經濟增速下滑,鋼鐵產能過剩,成本持續高位,鋼價一路走低,環保壓力陡增……2013年鋼鐵行業經營慘淡,可謂“寒意刺骨”。
面對前所未有的頹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鋼鐵行業,如何突破重圍,走出低谷,跟上國家經濟發展大勢?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背景下,鋼鐵行業振興發展的出路在哪里?2013年,鞍鋼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奮力拼搏,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大潮中上下求索,開啟打造鞍鋼集團經濟升級版的新篇章。
轉型升級尋方向
化解產能過剩是戰略問題,這對全行業是一場重大變革。
“過去的老路子已經走不通了。”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鋼鐵企業“一鋼獨大”的日子已經結束,擺脫困境,必須改變靠數量、靠規模發展的舊模式,探索提質增效的新路子。
新路子該如何走?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在哪里?
鞍鋼集團決策層首先立足企業自身找原因。
——利用“網絡問企”平臺,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為企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鞍鋼集團公司主要領導深入生產一線調研,聽建議、解難題、謀對策;走訪重點客戶,問需求、尋市場、調結構;對標國內外先進企業,學先進、找差距、促提升。
——對虧損企業實施專項整治,派出調研工作組,“把脈問診開良方”。
——鞍鋼集團決策層在結合企業自身實際進行探索的同時,注重用世界眼光、匯聚各方智慧謀劃鞍鋼集團未來發展。
8月26日,對鞍鋼集團意義非凡——在鞍鋼集團公司“轉型升級發展未來”專家論壇,30余名來自國家部委、行業、兄弟企業、下游企業和高等院校的領導、專家、學者為鞍鋼集團轉型升級和發展未來建言獻策、把脈開方。
專家學者深入剖析鞍鋼集團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分享兄弟企業和相關行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為鞍鋼集團轉型升級理思路、想辦法、提對策、出主意,進而為鞍鋼集團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產業布局要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要轉型升級,節能環保要轉型升級,服務客戶要轉型升級……鞍鋼集團轉型升級之路已撥開云霧,方向明確,思路清晰。
產業升級提效益
“一鋼獨大”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要轉型升級,就要做強做精鋼鐵主業,打造適度相關的非鋼產業盈利新優勢,實現集團效益穩增長。
鞍鋼集團公司一手抓鋼鐵主業,一手抓非鋼產業,實施“雙輪驅動”,加速產業升級。
掌握了資源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和盈利空間。鞍鋼集團將做強資源產業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方向,通過提質增產來提高市場盈利能力和資源保障能力。
提升礦山產能規模,提高盈利能力,打造鞍鋼重要支柱產業。關寶山采選、齊礦二期兩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實施攀枝花本部礦山擴能改造、選礦選鈦擴能改造,加快實施白馬礦擴能、表外礦利用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鐵精礦產量規模。1-11月,生產鐵精礦2755萬噸,同比增長8.4%。
提高釩鈦資源利用率,加快推進釩鈦產業重點項目建設,提升釩鈦產品的附加值和盈利能力。重慶鈦業氯化法鈦白、釩鋁合金等項目進展順利。加快推進釩鈦產業重點項目建設,提升釩鈦產品的附加值和盈利水平。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鋼鐵企業要轉型升級必須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用增量帶動存量,形成規模成本優勢,提升主業盈利能力。鞍山鋼鐵對鞍山本部、鲅魚圈、朝陽等生產基地做了品種升級規劃,將實現重大突破。
抓好鋼鐵主業的同時,必須著力做強做大非鋼產業,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提升非鋼產業利潤貢獻率。鞍鋼集團按照變革創新、放權搞活的原則,在用人用工、薪酬分配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管理,使非鋼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主體。今年1-11月,金融、工程技術、信息產業、綜合實業、化工等產業板塊實現利潤,同比增加5.78億元。
產品升級打市場
12月5日,由鞍鋼股份與鞍鋼蒂森克虜伯汽車鋼有限公司(TAGAL)合作組建的汽車用鍍鋅板聯合生產工區,成功生產出熱鍍鋅汽車鋼板,并實現量產。
10月17日,鞍鋼集團與株式會社神戶制鋼所舉行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合資成立鞍鋼神鋼冷軋高強汽車鋼板有限公司,攜手進軍高端汽車板市場。
8月6日,鞍鋼集團·西門子奧鋼聯重慶高強鍍鋅汽車板項目合同簽字儀式舉行,鞍鋼集團高強鍍鋅汽車板項目在渝落戶。
……
汽車用鋼是鞍鋼集團戰略品種之一,但鞍鋼的汽車板市場占有量卻呈下降趨勢。調整產品結構,要往哪調?要往高質量產品上調!
品種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產品升級是企業升級的直觀反映。面對同質化競爭,鞍鋼集團把改善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作為主攻方向,依靠品種和質量打市場,提升市場占有率。
鞍山鋼鐵成立中厚板、卷板、長材、硅鋼、軍工5個調品攻關小組,圍繞56個品種開展調品工作。攀鋼著力擴大重軌、冷軋板等效益品種的產銷規模。
此外,鞍鋼集團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應用,著力解決影響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的瓶頸問題。成功開發復合鋼坯生產特厚板新工藝,西昌鋼釩成功軋制鈦材……工藝流程的優化,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鞍鋼集團堅定不移地走“高、精、尖”的發展道路,打造特色產品,依靠獨有產品、領先產品拓展產品領域,搶占市場先機,提高企業競爭力,帶動企業效益提升。今年前11個月,開發新產品423萬噸,新產品比例達23%;領先獨有產品銷量404萬噸、創效10.63億元。成功試制第三代汽車用鋼AQP980,具備批量供貨能力。中標中石化廣西北海液化天然氣工程,成為國內唯一具備全流程生產9%Ni鋼的企業。開發出新一代高耐磨PG5鋼軌,完成了我國未來興建重載鐵路的產品和技術儲備。
多方聯動促轉型
轉型升級是篇大文章,是從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的跨越,對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提升、商業模式、節能環保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轉型升級要兼顧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然要求鋼鐵企業向綠色制造轉型。鞍鋼集團在綠色轉型上首先體現在大力實施節能減排上,計劃3年內投資71億元進行環境治理改造。在廠區內建設45萬平方米生態花園——“擢秀園”,為改善廠區和市區環境做出示范。鞍山鋼鐵成立能源管控中心,發揮一體化優勢,提高能源效率。攀鋼加強環保監測設施及用能設備運行管理,積極開展“三廢”資源回收利用,加快推進西昌鋼釩和攀鋼釩燒結機煙氣脫硫改造,全面改善生態環境。
創新商業模式是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一年來,鞍鋼集團大力推進營銷體制改革,成立汽車鋼銷售(服務)中心和中厚板事業部,銷售隊伍擴大到13支。向用戶做出“四個確保”承諾,努力適應用戶消費結構升級的新要求,滿足用戶的個性化、深層次需求,為用戶提供延伸服務,不斷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積極謀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動鋼材、化工副產品、備品備件等方面的采購與銷售……從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鞍鋼集團正朝著這一目標大步邁進。
轉型升級,管理創新是總開關。鞍鋼集團圍繞降本增效的重點環節,深入開展管理提升活動。層層建立扭虧增效責任制,工作績效與薪酬掛鉤。開展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活動,按照年度扭虧增效目標,推行成本倒逼,全方位全系統降本增效。
轉型升級,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人才支撐是關鍵。鞍鋼集團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組建鋼鐵研究院、釩鈦(鋼鐵)研究院、礦業設計研究院,出臺一系列激勵科技創新創效的制度和政策,暢通“四支隊伍”成長通道,充分調動“四支隊伍”的積極性。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鞍鋼集團轉型升級的步伐鏗鏘有力。面對未來,要打勝轉型升級攻堅戰,鞍鋼集團仍將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一步一個腳印,步履穩健,構筑企業持續發展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