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時時關心質量、刻刻關心精度”的管理氛圍,熱軋作業部高度重視設備功能精度管理體系建設,結合設備管理前期經驗和向先進企業對標學習情況,組織專業人員為關鍵功能、核心精度建立了管理檔案,研究確定了設備功能精度的主控項目、控制標準、檢測周期、檢測方法和數字化評價機制,形成了軋輥軸承座等多項專題數據庫,為實施設備功能精度趨勢管理、超前管理提供了科學支撐。目前,設備功能精度管理已經融入到每一個區域、每一名技術員、每一名點檢員、每一名崗位職工的日常工作中。在高壓水除鱗區域,大家不僅關心除鱗水的壓力值及設備運行,而且要研究除鱗的實際效果,現場人員用橡膠板代替鋼坯來模擬除鱗過程,通過觀察高壓水在橡膠板上的“打靶”痕跡來判斷除鱗效果,從而調整噴嘴的角度、方向來保障功能精度。
2016年初,熱軋作業部明確提出要“在薄規格批量生產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提高軋機剛度保持率、優化活套控制、提升軋件對中精度等瓶頸攻關項目就此展開。軋機剛度用來表示軋機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是反映軋機結構性能的重要參數。相關專業強化剛度測量和數據采集,加大趨勢管理力度,積極制定調整策略、開展多輪試驗,成功解決個別軋機兩側剛度差值較大等問題,穩定軋機剛度保持率在90%左右。頭尾軋制時的活套控制一直是薄規格穩定軋制的“攔路虎”,技術人員對典型的薄規格軋制開展深入研究,建立了活套的數字化評價體系,通過對軋制速度、軋制力、帶鋼張力等參數與活套控制的匹配優化,為薄規格產品穩定軋制創造了條件。為提高軋件對中精度,相關專業積極聯系備件供貨廠商,推進側導板導輪等設備改造優化,確保設備精度,降低產品邊部磨損。結合實際生產情況,現場人員在操作畫面上增加中心線在線調整功能,實現各側導板中心線的動態調整,提高了軋制控制可操作性。
一年一度的1580中修是熱軋設備管理工作的“重頭戲”,既需要施工過程中滴水不漏的控制,又需要未雨綢繆精細入微的準備,相關專業通過《二熱軋中修總體安排》的編寫,將標準化、精細化滲透到每項工作、每個角落當中。4月25日,1580迎來投產以來的第六次中修,最終串排中修項目825項,制定檢修方案271項、中修過程質量控制表72個,涉及功能精度測量點達819個,其中軋機和卷取機的輥縫精度、側導板精度、軋線標高及過鋼通道檢查治理等項目都是提升設備精度的關鍵。為確保施工質量萬無一失,相關項目負責人必備檢修項目表、過程質量驗收表、功能精度驗收表等“三張表”,標準化、精細化已經成為中修的品牌形象。正是靠著這樣的標準化、精細化,熱軋設備功能精度管理不斷走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