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強渡鋼鐵冰河期”,并為梅鋼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梅鋼率先在兩級機關開展管理變革與效率提升,持續吹響以效率領先支撐公司一流企業目標實現的號角。
追求新的能量聚變
作為一個擁有一萬多名員工的企業,梅鋼如何在市場白熱化的競爭中彰顯自己獨特的個性、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答案是——必須建立起公司獨有的競爭優勢,即公司提出的制造技術領先和效率領先的戰略路徑。
縱觀上一輪戰略規劃期,梅鋼在制造技術領先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品種、服務等相對競爭優勢基本確立,建立了國內同行較為明顯的溢價優勢。下一個勞動效率提升的潛力點在哪里?遭遇了“天花板”,怎么辦?唯一能做的就是以顛覆性思維,變革驅動,從效率最大化出發,對現有的管理體系和組織機構進行重新洗牌。
基于此,梅鋼公司在對標寶鋼股份本部和先進同行的基礎上,對組織架構實施了大刀闊斧的整合優化:機關科級機構精簡20%,各二級單位機關僅保留“兩室一辦”。具體到公司機關科室由97個科室優化至57個科室和21個職能模塊,凈減19個;業務崗位效率提升30%;兩級機關人員由1268人優化至904人,減少364人。全部工作已于4月底全部結束,新崗位人員全部落實到位。
機構的優化、人員的精簡,并不是簡單地做減法,而是追求一種能發生能量聚變的化學變化。這種變化,需要對現有的體系、流程、管理幅度、管理內容進行重新審視,聚焦公司整體價值鏈的高端,真正剔除不增值的環節,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種變化,需要機關員工必須具備更強的職業化素質與能力,能在第一時間對各類情況作出最佳反應和最大支撐。而這一切,對于每一位機關員工來說,都是一次鳳凰涅槃般的洗禮。
設備部工程師小張說,效率提升后,現在我們定點聯系基層,深入現場,走進車間、走進作業區、走進班組,已經成為了工作的常態。
催生活力的新途徑
市場在變,環境在變,挑戰在變,所有的一切都在變,而我們如果還是抱殘守缺、一成不變,注定要被淘汰。此次機關效率提升,就是日益變化的市場與現場倒逼著公司作出的一次抉擇,其目的,就是催生新的活力,釋放新的能量。
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到2年的老陳,原先在公司下屬一家二級廠辦公室從事文字工作,家里三代人都在梅鋼工作過。作為第二代梅鋼人,他的話非常具有代表性:企業遇到了困難,需要每位員工的理解與支持,今天我選擇了提前退休,也是為了孩子兩口子能在一個高效率的企業里有一個好的未來;公司給予我的福利和社會保障已經讓我無后顧之憂,我現在只真心期盼公司能早日走出困境。
機關效率提升管理變革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調整,這勢必會涉及到部分員工的切身利益。為此,梅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考慮到員工的利益最大化,在按照“精干高效、優先退出、盤活資源、平穩有序”的思路進一步優化崗位配置的同時,暢通富余人員退出、富余人員轉崗和從事輔助業務等崗位優化通道。在人員退出方面,除保持以往政策的延續性外,此次新推出了“距法定退休五年以內人員的協商離職”“管理、技術業務崗位女員工辦理退休”“自主創業”“員工從事‘反向協力’工作”和“因病喪勞提前退休或提前退職”等5項辦法,拓展了崗位富余人員退出渠道。在人員轉崗方面,公司提供了轉型發展、支持發展和轉崗分流類等一批崗位,有關人員可以應聘選擇適合的渠道轉崗。
保衛部機關員工小黃經歷過多個崗位,這次他毅然選擇了到公司轉型發展的醫養項目工作組去工作。他說,這次我選擇了轉崗,就是順應公司發展需要的同時,選擇自己感興趣、個人能發揮特長的崗位。希望公司通過此次市場危機的洗禮,能真正建立起科學、長效的用人機制,形成氛圍,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發揮作用。
走的人走得開心,轉的人轉得放心,留下的人更加安心,是這次梅鋼公司機關效率提升的一大特點。
在這次機關減員分流過程中,原產業管理部更名為產業發展部,人員總數從10人減少到7人,但承擔的工作使命和工作內容都賦予了新的內涵。產業發展部的吳濤體味深刻:在這次機關瘦身過程中,部分同事重新選擇了崗位,帶著不舍;留下來的同事將面臨著新的任務,承擔更多工作,壓力也更大了,但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大家都選擇了服從和響應,和企業共渡難關,無怨無悔。
效率提升不僅是一場人員精簡的攻堅戰,更是一次能否最大程度地激發員工活力與潛能的考驗。人員精簡與崗位優化之后,梅鋼公司打開所有的業務模塊和管理模塊重新逐一審視,聚焦以用戶為中心、以價值為導向的企業運營機制的建立,真正實現以變革促活力、用變革提能力、向變革要效益,才是此次機關變革與效率提升的真正目的所在。距離這一點,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們有信心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