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人數多、職工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管理困難……成立初期的一燒作業區在生產、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很多困難。他們是如何在逆境中尋求突破,保證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的呢?
完善獎懲機制
國有企業就是“鐵飯碗”、國有企業好“混日子”。長期以來,國有企業被貼上了很多類似的標簽。然而,近年來,隨著酒鋼各類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職工的各種考核制度也在逐步實施,進入國有企業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
去年下半年,在企業全面改革過程中,股份公司提出將權力下放。同樣,選燒廠也將考核、獎勵權利下放至作業區,這一舉措為每個作業區“大施拳腳”創造了條件。
班組是企業最小的細胞單元。一燒作業區共有16個班組,其中生產、運行班組各8個。“每個班組不能吃‘大鍋飯’,干得好賴得有區別。”該作業區黨支部書記于兆龍介紹說,作業區合并后,有了“權”的一燒作業區結合實際生產、設備情況,進一步細化、完善班組績效考評實施細則、職工獎勵措施,“這一系列的獎懲舉措就是要拉開職工工資收入,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該作業區所有人員的評優、獎勵更為公開、公正、透明。為什么獎勵?獎勵多少?這些不再是班組長或作業區領導說了算,必須要經過班組每一位成員的簽字、認可后才能兌現。“其實,這也是班組成員間互相學習、交流的一種方式。”
能做的自己做
如今,一燒作業區大院的一間房屋里面,擺放著型號、尺寸不一的角鋼、托輥支架、鋼筋棍等。就在去年,這些廢舊物品和備件還散落在作業區的不同地點,無人問津。
“市場低迷,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于兆龍說,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節約成本。而降成本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自己能做的絕不外委,因此,自營工時這項降本措施就應運而生。
一直以來,臺車加油、臺車欄板緊固、軸承保加油、閥門更換等工作都由宏興股份檢修工程部或選燒廠燒結保障作業區完成。今年,一燒作業區將這些“縫縫補補”的工作全部攬了下來,并且專門組織職工進行技能培訓,鼓勵職工考取相關操作證。于兆龍說,職工自己“當家”,自然也知道勤儉節約,遇到可能用到的物品就撿了回來。
自營工時的推行,還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之前,從發現到解決問題,必須完成“發現問題——上報問題——下任務單——處理問題”的過程,耗時較長、效率低。目前,很多流程都被簡化,只要發現類似問題,職工都會嘗試著自行解決。
除此之外,今年年初,該作業區還清退了13名外協人員。像除塵管道清理、造球盤清理、3#燒結機三層平臺衛生、區域衛生清掃等一直由外協人員完成的工作,該作業區也自行承擔,大幅縮減了勞務用工成本。
嚴守安全防線
對于安全管理工作,管理者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太相同。一燒作業區成立以后,其安全員由原高燒作業區安全員崔元麟擔任。崔元麟的“嚴”是出了名的,從規程、標準執行情況到現場安全隱患查處情況,他都會仔細監督,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也不輕易“饒恕”任何違章職工,職工還特別贈予他“崔一刀”的雅號。
“管得太細、太嚴了。”“崔一刀可不給任何人面子。”一燒作業區成立初期,不少職工不能完全適應崔元麟的管理方式,甚至覺得他有點不近人情。但這都絲毫改變不了崔元麟的做法,甚至對于上下樓梯不扶欄桿的職工他都不放過,通過以往發生的類似安全事故舉例說明,引起職工的重視。目前,職工們已經適應了他的管理方式,樹立起了統一的安全觀。
當然,安全工作僅靠一個人的力量還遠遠不夠。該作業區管理人員還定期組織班組安全會,通報近期發現的隱患,結合崗位進行自我反思。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并且在培訓方式上做出改變:摒棄填鴨式培訓模式,添加了視頻、照片等更為直觀的方式教育職工。
當前,“防暑降溫用品隨身攜帶”“上下樓梯請扶欄桿”等已經不是口號,更是每個崗位職工嚴格遵守的規章制度。
上半年,一系列改革舉措的落實也促使該作業區多項指標取得進步:1—3號燒結機產量超計劃4.49萬噸、臺時產量超計劃4.92t/(臺·h)、綜合返礦率較計劃降低0.14%、固體燃料消耗較計劃降低
0.05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