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鞍鋼集團緊密圍繞“調整、改革、創新、加強黨的建設”四項重點工作總體部署,著力深化改革,相繼召開七次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非鋼產業深化改革、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公司制改革、人力資源優化、總部職能梳理優化、差異化授權體系完善等重要改革方案,推動實施了50項改革項目。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我們必須用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促進企業保生存、求發展。”在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鞍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唐復平發出深化改革“動員令”。
號角吹響,戰鼓催人,大潮涌動,風生水起。
鞍鋼集團堅持問題導向,將“提升企業經營活力、發展動力、管理效率和勞動生產率”作為深化改革的發力點,相繼出臺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陸續推出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舉措,改革以破竹之勢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優化集團管控模式提升管控效率
管理層級多、法人鏈條長、管理效率較低,這是國企改革不可回避的難題。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鞍鋼集團業務覆蓋鋼鐵、釩鈦、工程、信息、金融等多領域,“一竿子管到底”的管控模式已不適應發展戰略需要。
如何提升上令下達的效率?如何提升響應市場的效率?
2013年以來,集團公司實施“適度集權、合理分權、系統監控”的戰略管控模式,構建“區域+板塊”戰略管控型組織架構,將成員企業細分為核心業務、功能型業務、專業化業務、多元化業務和服務型業務五類,建立分類授權體系。
面對鋼鐵行業新常態,各級企業的經營活力和發展動力有待進一步挖掘和釋放。今年,集團公司按照“簡化、瘦身、放權、搞活”的總體改革思路,啟動完善集團差異化管控體系工作。
6月1日,鞍鋼集團制定下發《完善集團戰略管控模式下差異化管控體系的工作方案》,出臺《關于完善鞍鋼集團戰略管控模式下差異化管控體系的指導意見》,按照“1+M+N”模式,推進管控模式實質性變革。
——優化集團職能體系,按照戰略管控基本功能定位,剝離集團層面執行性、事務性職能,強化戰略管理、投資與資本運營、財務管理、人力資源、考核評價、協調與共享服務核心職能建設,打造有責任、有能力、有效率、有業績的總部機關。
——完善差異化授權體系,進一步突出多元產業差異化管控特征,加大對戰略投資、融資擔保、人力資源等市場化經營決策方面的授權力度,把“分灶吃飯、獨立經營”理念落實到位。
——完善監督評價體系,推進出資人監督、職能部門專業監督、紀檢監察審計機構大監督體系建設,完善監督機制,落實考核評價辦法,促進企業依法合規運營。
——開展規章制度“立、改、廢”,構建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規范、精干、高效的規章制度體系,固化差異化管控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成果。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經營活力
破除體制機制積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所在。今年以來,集團公司以“不破不立的勇氣”,去除不合理的因子,發揮體制機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向體制機制改革要活力。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制定《關于完善科研設計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工作方案》,出臺《關于完善科研設計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指導意見》,集團公司、子企業、科研機構三個層面配套建立完善管理制度84項,圍繞下放科研項目管理權限、完善人才機制、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績效考核體系等方面,全面推進科研設計機構深化改革,打通科技創新“最后一公里”,提升創新創效能力。
推進公司制改革。成立以集團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公司制改革專項工作組,采取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的方式,對鞍鋼集團現有按《企業法》注冊的企業分步實施公司制改制,以有限責任制度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鞍鋼礦業公司作為公司制改革第一批單位,目前已完成改制資產審計、評估,工商變更登記等工作。鞍鋼集團整體改制工作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深化非鋼企業改革。實施“放活非鋼”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非鋼產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攀鋼按照“平臺、跨界、產融、生態”的經營思路,深挖物流運輸、醫療健康、生活服務等傳統產業優勢,成立西部物聯公司,成立四川眾齊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做大連鎖超市和食品加工業務。同時,全面推行“自主經營、獨立運行、自我發展”管控模式,選擇鞍鋼汽運公司、四川鴻艦等7家單位開展試點,放權搞活。工程發展公司、綜合發展公司按照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要求,大力推進內部同類資源及產業鏈重組整合力度。工程發展公司對資不抵債的重機公司,采取新設分立方式,分立具有一定發展潛力與盈利能力,生產組織、產品工藝相對獨立的冶金粉材、軋輥等業務,設立為獨立法人實體,增強造血功能,帶動重機公司整體發展、扭虧脫困。綜合發展公司整合汽車運輸業務、冶金再生資源開發業務、PPR塑管業務,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市場競爭力和話語權。同時,以實業公司生產服務事業部、接待服務公司等單位為試點,通過內部項目承包、經營費用包干、外部合作經營等方式,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提升業務單元創效能力。
發展混合所有制。按照“全面培育、重點指導、依規操作、自主選擇”的思路,積極培育發藍包裝等優良資產上市發展,拓寬融資渠道。4月25日,發藍股份在新三板市場正式掛牌。采取合資合作、兼并重組等方式,推進鞍鋼乳業、實業鋁粉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市場空間。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提升發展動力
三項制度改革是鞍鋼集團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今年以來,集團公司針對“人員總量多、勞動效率低”的問題,探索建立激勵約束和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全面激發人力資源活力,提升企業改革動力。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制定出臺《關于推進領導人員能上能下工作的實施意見》《鞍鋼集團直管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辦法》,進一步明確“下”的標準、暢通“下”的渠道,規范“下”的程序,著力解決領導人員能下的問題。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鞍鋼集團公司領導人員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建立“凡提必審、凡提必核、凡提必查、凡提必聽”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追究,杜絕帶病在崗、帶病提拔、違規提拔等問題。
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制定出臺《關于落實鞍鋼集團推進人力資源優化工作的意見》,明確人力資源優化目標。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生產服務崗位定員的實施意見》,指導子企業通過提高設備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探索工廠車間化管理,推行巡檢制、操檢合一及大工種作業制度,擴大作業范圍,開展競爭上崗等措施開展人力資源優化工作。制定出臺《鞍鋼集團關于做好人員分流安置的指導意見》,指導子企業按照“依法合規、以人為本、分類指導、穩妥推進”原則,通過置換勞務、內部轉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內部退養、對外輸出等五大渠道妥善安置富余人員。制定《鞍鋼集團公司2016年關于加強勞務用工管理的意見》,明確勞務用工比例控制、勞務費用壓縮“一控一壓”的工作目標。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倒逼目標、倒逼成本、倒逼改革、倒逼責任”的市場目標倒逼模式,堅持職工工資總額和企業效益、勞動效率緊密掛鉤的“三個不一樣”薪酬分配機制,堅持企業經營層收入與企業效益、職工收入和干部使用任免“三掛鉤”原則,堅持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部門績效及個人崗位貢獻“三結合”原則,將外部市場壓力轉化為發展內生動力。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化的薪酬分配制度,加快推進研發人員、銷售人員、關鍵管理及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特殊群體分配制度的落地實施,完善關鍵人才中長期激勵與約束機制。
深化虧損企業改革止住出血點
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虧損企業改革,這是迫在眉睫的重點工作。今年以來,集團公司按照“五個一批”原則,對經營困難企業實施關停并轉,對虧損的企業或產線探索多種經營模式,使虧損企業逐步走出發展困境。
實施關停并轉。落實中央精神,全面深化供給側改革,在關停攀鋼西昌新鋼業鋼鐵產能120萬噸,關停攀成鋼鋼鐵產能180萬噸,關停鞍鋼莆田冷軋產線,實施鞍鋼天鐵冷軋股權劃轉,對礦業集團大連兩礦整合關閉大連礦的基礎上,對攀鋼北海鋼管公司10萬噸鋼管及冷彎型鋼產線整體關停,積極化解過剩產能。
開展契約化承包經營。總結推廣鞍鋼股份無縫鋼管廠內部承包經營新模式,對朝陽鋼鐵實行承包經營,在機構設置、采銷研、人事用工和薪酬分配等方面授權,轉換經營機制,釋放企業活力。朝陽鋼鐵按市場需求優化生產組織模式,機關部門實行大部制管理,基層單位實行專業化管理,生產廠直接管理工區,實施內部人力資源優化,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實現投產以來首次扭虧為盈。
按照“分立優良資產、剝離企業負擔、激發企業活力、增強造血功能、新設反哺存續、爭取政策支持”的思路,推進攀長特扭虧脫困轉型升級,通過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內部退養等途徑,分流安置富余人員。西昌鋼釩圍繞“提效率、強質量、降成本、調品種”四項重點工作,細化分解任務指標,開展科技攻關,優化生產組織,生產經營出現可喜局面。
壓縮管理層級推進“瘦身健體”
“瘦身健體”是做強做優企業的關鍵一步。今年以來,鞍鋼集團聚焦機構編制管理核心要素,充分考慮所屬企業分屬不同行業,確定機構編制管理雙目標,規范管理層級、優化組織機構,推進“瘦身健體”。
推進區域、板塊公司一體化管理。貫徹落實總體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平臺建設,對鞍山鋼鐵、鞍鋼股份兩級公司機關部門實施整合,剝離鞍山鋼鐵服務板塊業務單元,推進鋼鐵產業一體化運行,壓縮管理鏈條,精簡組織機構;推進板塊公司與核心單元企業實施一體化管理,撤銷單元企業機關部門,減少中間層級,做實板塊公司運營管理功能,提升管理效率。
收縮產業結構。按照“瘦身做精”原則,對攀鋼工程公司實施產業結構收縮調整,圍繞冶金設備維修與技改、設計與總包、礦山工程與采礦三大特色業務,將產品制造業務在區域范圍內優化整合,將原有16個經營核算單位優化整合為8個分(子)公司,大幅優化內部人力資源。
推進市場化單元“扁平化”管理。總結推廣礦業集團鞍千礦業公司“扁平化”管理模式,對礦業集團眼前山鐵礦實行“集中一貫制”的一級管理,撤銷作業區管理機構,所有管理職能統一由機關職能部門負責,壓縮管理層級,縮減管理和技術崗位定員,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更是鞍鋼集團扭虧增效攻堅之年。在“改革沒有完成時,堅決挺進改革深水區,向深化改革要紅利”的頂層改革創新思維指引下,鞍鋼集團以強激勵、硬約束,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的有力舉措,堅定不移地向著實現扭虧增效攻堅目標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