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煤種的“綠色通道”
“去產能、降成本”給整個鐵前原燃料生產線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焦化廠在煉焦生產每個環節精打細算,抓質量、講效率,增強抗壓抗風險能力。
前段時間,受市場煤價波動的影響,計劃配比中的部分煤種不能及時到貨。焦化廠沒有坐等公司配給安排,而是通過期量圖獲知部分煤種儲量低于安全庫存的時間節點,在配煤環節可能出現漏點之前,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主動派出人馬,有目的地走訪、找尋,落實可以替代的低價優質焦煤煤種。6月份,焦化廠選取性價比合乎條件的神華中硫主焦煤開展20公斤小焦爐試驗,試驗結果較為理想,各項指標均符合采購需求。經公司同意,為神華中硫主焦煤采購開通“綠色通道”,僅用10余天,該煤種就正式投入使用,確保7月份焦爐“口糧”供應充足,“粗糧、精糧”搭配合理。在保證冶金焦炭質量穩定的同時,既解決了市場造成的難題,又降低了采購成本。近兩年,焦化廠為適應新的市場形勢,花大力氣建立的生產管理新模式經受住了考驗,關鍵時期達到了高效運營、提質增效的目的。
化產生產新氣象
近年來,為了順應國家政策要求,最大限度降低煤化工行業市場不景氣造成的影響,打贏減虧治虧、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攻堅戰,焦化廠以市場調研為依據,以優化自身產品結構、提高副產品銷售價格為突破口,活用下游拉動式生產模式,找準市場定位,大膽求變。
去年,焦化廠選派一名工作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高級工程師出任副產精制部部長,并強化了政工力量。今年,又從煤氣凈化部調入一名技術主管,充實管理隊伍。“從管理要效益”很快打開了新思路,找到新的創效點,由原來傳統生產固態工業萘,改為生產液態工業萘。焦化廠直接生產液態工業萘不但可以減去一道生產工序,而且能夠滿足下游客戶新的市場需求,同時符合國家對工業宏觀調整大趨勢。
幾個月運行下來,焦化廠工業萘由“固”變“液”既減少了技術附加值低的工序,經濟低耗,又縮短化產品工藝周期,提質高效。該廠用有限的資金,組織廠內技術力量對副產精制部生產線實施工藝改造,投入與產出的性價比令人滿意。隨著新升級改造項目在市場的闖關成功,效率、質量、崗位意識在化產品生產中注入了新的內涵。成熟的工藝改造,先進的管理思路,直接帶動副產精制部形成操作標準化、管理精益化的良性循環。副產精制部超額完成了上半年生產計劃,化產品生產新氣象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