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說,要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同時明確下一步銀行業要在關鍵環節多下工夫,這其中包括支持資管公司開展債轉股等。
關鍵環節之一是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去產能,具體來說,就是對產能過剩行業中有效益、有市場、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繼續給予信貸支持;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力和競爭力的“僵尸企業”,制定清晰可行的資產保全計劃,穩妥有序推動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尚福林明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對鋼鐵煤炭等領域骨干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支持實體經濟去杠桿是第二個關鍵環節。尚福林說,銀行業應突破傳統信貸融資業務模式,推動企業按照市場規律開展債務清理和債務整合,在債券、并購等業務上加強創新改革,滿足企業兼并重組不同階段的合理融資需求;通過建立健全債權人委員會制度、聯合授信機制、組團聯合授信模式,加強信息共享和授信協作,防止企業杠桿率超過合理水平。
今年年初監管工作會議中,銀監會對推進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做了專門部署。尚福林說,實踐證明,這項制度對于債權銀行共同研判、確定針對不同企業的增貸、穩貸、減貸措施發揮了顯著效果,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以及去杠桿、解決僵尸企業問題等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銀行業應更加積極主動運用好該機制。
尚福林還提到要扎實推進投貸聯動試點。目前,已經有10家銀行和5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投貸聯動試點,探索建立服務科技創新的投貸聯動機制。
尚福林表示,下一步將允許有條件的銀行設立子公司從事科技創新創業股權投資,通過并表綜合算大賬的方式,用投資收益對沖貸款風險損失;同時,進一步深入研究如何投、怎樣貸、業務模式怎樣設計,切實管控好投貸聯動可能帶來的風險隱患,做到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優勢互補和取長補短。
加強風險防范是另一大重點。尚福林表示要防止信用風險傳染擴大,對產能過剩的一些企業和“僵尸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加強對房地產信貸壓力測試和風險測試,嚴防關聯企業貸款、擔保圈企業貸款及循環擔保貸款風險;要防范好流動性風險,加強對同業和理財在內的各業務條線的流動性風險的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要防范交叉金融產品風險,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風險評估和管控,高度重視防范隱匿、轉嫁和放大風險,筑牢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民間融資活動之間的防火墻;要嚴密防范操作風險,嚴禁員工違規參與各類集資活動。
同時還要嚴格控制資產質量風險,遏制不良貸款上升。尚福林說,在傳統方式之外要尋求多種渠道處置不良資產,借助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信貸資產轉讓等方式努力盤活存量貸款,用好用足貸款核銷等政策空間,探索擴大銀行不良資產受讓主體,利用資產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開展不良貸款批量化、市場化處置。
尚福林表示,化解風險應由單純的“防、堵”調整為“抓風險”和“促發展”兩條腿走路,要合理調減分紅壓力,增強抵御和處置風險的財務實力,多渠道補充銀行核心和非核心資本,提高損失吸收能力。
在談到要綠色發展時,尚福林表示,下一步銀行業應通過創新性金融制度安排,積極開展能效融資、碳排放權融資等創新金融業務,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鼓勵將信貸資金投放于環保、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