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廣西近日出臺了《關于加快建筑鋼結構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從明年起,優先在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使用鋼結構建造,同時積極引導住宅小區使用鋼結構建造,以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
與傳統的建筑方式相比,鋼結構建筑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環境污染少等優點。根據意見,2017年起廣西全區政府投資、主導的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城市棚戶區改造、危舊房改造和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體育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公共建筑,以及辦公樓、學校、醫院中的大跨度、大空間建筑,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或施工圖設計階段優先采用鋼結構設計。
同時,社會投資的工業廠房、文化體育、商業倉儲等公共建筑以及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公共建筑也將優先采用鋼結構,100米以下的公共建筑,鼓勵采用鋼結構進行施工。市政橋梁、軌道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在方案設計比選中優先采用鋼結構設計,建造增量成本納入建設成本。住宅房屋方面,意見還鼓勵各地采用鋼結構形式建設住宅小區。
意見還提出,到2020年,廣西將初步健全符合建筑鋼結構發展要求的技術標準體系、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檢測評價體系,培育1至2個具有較強實力的鋼結構產業聯盟或集團,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建筑鋼結構配套產業集群。力爭新建公共建筑采用鋼結構的比例達到15%以上,鋼結構住宅得到一定程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