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完了再吃飯”
隨著氣溫驟降,通鋼公司焦化廠清車底成為要集全員之力攻克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幾天,每天近50個車皮的清車任務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帶著冰掛的火車遠遠地駛來,在螺旋機“一頓攪拌”后,大部分的煤被送入地坑皮帶,而車底殘余的煤就得靠人工的力量了。“開工”,車皮內陣陣的鍬、鎬聲有節奏地響起。喊開工的人是備煤車間段長趙曉鵬,上午已經帶領大家清了十幾個火車皮的他,臉上已略露疲憊之色,但他手中的鍬卻一刻沒有停過。趙曉鵬說:“為做好冬季生產儲備,這幾日入廠的火車皮多,為了完成卸車任務,避免車皮積壓給公司生產造成影響,班組人員被分成幾個突擊小組,和廠機關及來支援的黨團員一道,爭分奪秒地搶卸著。”望著待卸車廂內的一角,殘余的煤足有半米高,鍬能鏟動的,被快速推進地溝,鏟不動的,大家就用鎬刨。聲聲入耳的搏擊聲,伴著加把勁的號子,奏響了奮戰的最強音。這時,不知哪個工友喊了一嗓子,“是先吃飯,還是清完這車再吃?”“干完了再吃飯”,回答得鏗鏘,
車廂里的鍬、鎬聲依舊……
十米高空“蜘蛛俠”
看過“蜘蛛俠”大片,而這里的“蜘蛛俠”卻毫不遜色。他們是動力廠外線班的職工,正在爭分奪秒地完成新區變電所電源改帶任務。只見外線班四名職工同時攀到10米高的鐵塔上,呈左右分布,遠遠望去,真像靈活跳動的“蜘蛛”。外線班班長郭修偉說:“寒冷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在寒冷中大家要赤手標準完成電纜的接線任務,這挑戰著大家的細心和耐力。但外線班的工友們都是好樣的,面對刺骨的寒風和高空作業任務的艱巨,大家都沒有退縮。電纜我們自己扛,測試我們自己完成,僅用一天時間就實現了電纜的對接任務,為新區變電所電源改帶完美收官提供了保障。”電影“蜘蛛俠”的故事很精彩,而動力廠外線班的職工們正用自己別樣的風姿演繹著“蜘蛛俠”別樣的風采。
挑戰寒冬的夜
寒冬的夜有著不小的力道。沖刺的關鍵時節,高爐的順穩成為總體目標完成的重中之重。對于這點煉鐵廠高爐槽下工心里最清楚。車間無數次開會強調,保高爐上料,保系統運行穩定,槽下工不能有一絲懈怠。原來,寒冬的夜易使球團礦成坨,影響高爐上料系統的穩定運行。為確保高爐穩順生產,槽下工們近幾日對上料倉嘴幾乎寸步不離。五個上料倉嘴,他們分兵把守,發現有凍結現象,快速拿煤氣進行烘烤。手拿鐵棍正在對爐料進行上下鏟動的槽下工小劉向記者介紹:“轉型提效后,班組人員減少,勞動強度增加了。以往一個人最多看兩個倉嘴,但現在不行,有時一個人要兼顧三到四個倉嘴。但是大家沒有怨言,保高爐穩順工友們干勁滿滿。”據了解,到了夜里,槽下工操作才是最艱難的,因為槽下操作崗位在露天,晚上氣溫低,為確保不凍料,槽下工們不僅要監控倉嘴,還要對凍坨進行鏟動,多數的時候是面迎刺骨寒風,衣服里卻是汗流浹背。而保高爐穩定順行,他們一刻沒有懈怠過。
不同崗位傳遞著相同的奮戰聲音,現場改造、外委自營、技術革新、指標攻關、精打細算、破冰前行……挺住通鋼,不僅需要敬業和嚴謹,更需要膽識和擔當,它離不開每名職工的刻苦努力和辛勤付出。無論是領導還是職工,奮戰,在這里沒有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