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操作降低油脂消耗
圍繞降本增效,三高爐作業區結合“一賬一冊”制度,進一步強化職工勤儉節約意識,通過算細賬、算精賬,推進降本工作開展。三高爐作業區氣密箱共有17個注油點,給油周期為1周,每個耗油0.2千克,給油周期較長且單次油量過多。為降低油脂消耗,作業區將其作為重點工作,成立攻關小組自主管理指標,并進行跟蹤、記錄、統計,通過觀察注油效果,積極研究氣密箱構造及原理,并與專業及點檢人員探討。過程中,從改進打油方式到實行少打勤打,再到歷經三次試驗,最終找到了滿足潤滑需求與減少油耗的最佳平衡點,即實行每隔一天給油一次,每個注油點給油0.02千克,每月耗油5.1千克。通過改進,月耗油量下降50%左右,年節約萬余元。
螺母添新衣保穩提效益
生產中,燒結作業區燒結單輥破碎機星齒是分離式結構,齒冠通過鍛造方埋頭螺絲固定在星齒上。因燒結礦與固定高強螺栓沖擊、磨損,降低了螺栓使用壽命,影響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
為攻克難題,燒結作業區點檢員王運興對現場進行觀察后提出:“螺栓壽命短,就提高其壽命,延長設備使用周期。螺母不耐磨,就給他增加一個耐磨的護套,增加其壽命。”以此為出發點,王運興多次進行現場勘查,制定解決方案。
經研究后,決定仍使用雙螺母結構,并根據實際磨損情況,將螺母外周增加一個套母結構,通過合理巧妙的設計,最大程度保護螺母。同時在材質上選用耐磨、抗沖擊材質,增加其耐磨性能和防護強度。實施后,通過一段時間觀察,齒冠螺絲使用壽命延長了4個月,每年可節約費用3.6萬元,大大降低了設備維護成本,為設備長周期順穩運行創造了條件。
巧改絞龍延長使用周期
面對嚴峻的鋼鐵市場形勢,球團作業區堅持圍繞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小改小革,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通過這些小改小革凝聚了職工的智慧和經驗,提高了群策群力、點滴節約降成本的意識。
球團作業區除塵區域有1號和2號兩套絞龍機,用來輸送多管除塵器刮板除塵灰。生產中,除塵灰經過刮板機到絞龍內,由于除塵灰顆粒又輕又細,易漂浮,需要打水系統對絞龍內除塵灰加水后,再通過皮帶運輸進入返料系統。但是除塵灰經過加水攪拌后,加大了除塵灰與絞龍前端鉸刀的磨損程度,鉸刀磨損較快,進而導致箱體內除塵灰不易排出,降低了排灰效率。針對此問題,球團作業區組織技術人員和區域職工展開攻關,本著降本增效的原則想辦法,出對策。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員都知道,直接更換新的鉸刀最簡單也最有效,但這樣一來成本就上去了,如今每一分錢都要節省,都要用在刀刃上才行。經過一番研究,最終想出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在鉸刀磨損嚴重的部位焊接不銹鋼鋼棍,達到耐磨的目的。確定方案可行后,作業區抓緊組織實施,安排有焊接技能的職工對兩套絞龍鉸刀進行焊接。焊接完成后,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效果良好,原來鉸刀要2年更換一次,自從在鉸刀焊接鋼棍后,目前此點位鉸刀已經使用3年,使鉸刀的壽命延長了1年。兩臺絞龍鉸刀成本為6萬元,通過延長使用周期,可節約成本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