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曲:“擋住風”
風,是我們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特別是對料場來說,大風吹來,料場上部時常彌漫著各種物料粉沫,黑一片,黃一片。臨近廠區外地面隨處可見被大風卷出的物料粉沫,造成污染,影響環境,帶來環保問題。
為徹底改變“風一吹,料滿天飛”的現狀,公司下大力氣、大投入在料場北側建起了一條長1000米,高10米的“擋風墻”,為料場豎起了一面屏風,降低風速,減弱勁道;職工利用業余時間在料場周邊栽種楊樹、柳樹10000余棵,形成了網格天然屏障;在料場周圍增設噴灑水槍50余個,隨時對料堆進行霧化噴灑,增加料層表面濕度,減少揚塵。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料場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讓風不再隨意“捎帶”物料。
二部曲:“遮住雨”
隨著夏季來臨,雨水逐漸增多,雨水沖刷后,水流過的地方都會留下厚厚的一層物料,有的還隨水“溜”走,不但造成物料的流失,而且影響了環境,雨過之后,需要人工或機械進行清理,增加成本。為解決“水流到哪,料跟到哪”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原料廠購買抑塵網若干,對料堆進行苫蓋,不僅晴天可以防風抑塵,雨天更是可以防止物料流走。取料工取料時采取“料用到哪,網掀到哪”,既不影響正常工作,又凈化了料場環境。
三部曲:“管住車”
運輸車輛、卸貨車輛在料場隨處可見,車速也比較快,形成無組織揚塵,不但帶來安全隱患,而且造成車輛漏灑,污染路面。為減少路面環境污染,消除安全隱患,原料廠實施車輛限速管理。在車輛進廠前,與貨車司機簽訂《車輛限速告知表》,讓其清楚廠內時速限制;在顯要位置設置限速標示牌,隨時對運輸車輛進行提醒;利用廢舊篩輥制作減速帶,約束司機的超速行為。三項措施的落實,給進場車輛戴上了“緊箍咒”,車速過快和物料漏灑的現象徹底消除了,無組織揚塵及路面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運輸車輛卸完物料后,車輪時常會黏著一層物料,以前都會隨車輛帶出廠外。為減少外帶物料,原料廠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安裝二次沖車池,對出場車輛的車輪進行沖洗,沖下的礦粉流入沉淀池,有專門人員進行定期清挖。據統計,次舉措每年可減少外帶礦粉700余噸,挽回經濟損失40余萬元。
企業的發展,在積極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社會效益,只有兩方協同發展,企業才會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