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軋鋼從9月下旬開始制定10月份“三高”產品生產計劃。該廠根據“三高”產品待產結構、待煉待軋情況,摸清中間庫余量。面對待冶煉量大、鑄坯斷面多而雜的實際情況,生產技術室積極與生產部溝通,隨時掌握最新下發的合同和要料冶煉情況,盡量平衡合同結構。針對煉鋼所生產鑄坯的斷面情況,以及各規格斷面鑄坯的在線生產時間,根據合同要求更換鑄坯斷面,并與生產部協調,協調各交貨狀態下的每日需冶煉量,協調兩個煉鋼加快發運,制定每日最低軋出量,保證熱處理爐群不落空、不積壓。
為了清理熱處理爐區近3300噸毛量的“三高”產品,面對淬火后積壓的回火鋼,該廠后部作業區找準時機,在淬火爐達到通爐極限時適當降溫進行低溫回火,以回火爐高溫回火、中溫回火作為補充,同時與生產部、一軋鋼配合,將部分工藝成熟鋼種、厚度適合鋼板轉一軋鋼進行回火以減輕生產壓力,為全月熱處理后的鋼板切割、翻板沖刺奠定基礎。
由于在整體結構上鋼板薄厚比例嚴重失調,而且受檢修影響,冷床西側堆垛了260余塊薄板,嚴重影響到前欠合同的清理,這中間也包含了大量“三高”產品。針對生產組織困難,該廠召開專題會,要求加強精細化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同時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利用4個班集中軋制厚板的時間,加速上線清理落地鋼,適當分流40mm左右鋼板到薄板線,同步擴大數控火切量,及時調整0跨和2跨火切互轉量,擴大原有工序設備能力和調配量。
該廠還明確要求,對于難干難合品種,技術線要抓好技術交底工作,設備線和技術線要提前介入,提高設備保證能力,加強對生產過程的工藝技術跟蹤和指導,持續提高難合品種一次通過率。在此種情況下,為保“三高”產品入庫的均勻和持續性,生產技術室每天催煉、調整鑄坯斷面均勻給軋機供料,同時,每三天與前后部作業區碰頭研究三天內的軋制備料情、后部作業區三條線供料情況,同時安排好三天內需要軋出的急催、前欠、重點合同明細,設定每天的新產品最低軋出量。每天早會后生產技術室與后部作業區核對各個工序、節點的沉淀量及需要補充至薄厚板線的數量,積極為熱處理線生產淬火鋼、正火鋼備料,控制堆積量,避免鋼板軋制后不能及時入庫情況的出現,做到穩定均衡生產。10月份前10天,每天的入庫量保持在255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