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自去年至今已關停取締重污染小企業8347家。針對重污染小企業向農村地區轉移態勢,河北今年開始實施環境“網格化”監管機制,打造不留死角和盲區的全覆蓋監管網絡。
河北史境保護廳副廳長楊智明16日在大氣污染防治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推進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河北確定了25個重點大氣污染控制區,實施最嚴格大氣環境監管措施,對重污染小企業實施環境綜合整治。
記者了解到,河北3.3萬多個污染源中,有不少重污染小企業分布在鄉鎮農村,成為監管盲區、死角。目前小煉油、小制革、小電鍍等污染嚴重的小企業,開始逐漸由縣城、城鄉接合部向偏遠農村轉移逃避監管,一些污染小企業甚至藏在玉米地里生產。
為此,河北今年開始實施“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盛市、縣、鄉、村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其中,盛市、縣、鄉鎮4級政府都明確了環境監管主體責任,村級設立信息員。
網格化監管實行“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監管責任細分到單位、到人頭,并強化監管考核。對長期污染嚴重、監管不力的,將采取區域限批、掛牌督辦、約談主要領導、實施問責等多種措施處理。發現污染企業后,將在土地監管、工商登記、斷水斷電等多方面開展綜合整治。
環保部門還招募、培訓了10298名大氣污染防治義務監督員,并對318個環境舉報案件的318名舉報人發放獎金30.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