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鋼寶利是由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VAMA)和西班牙鋼材加工服務企業鋼寶利公司(Gonvarri)共同投資建成,雙方各持股50%。其中,安賽樂米塔爾目前是全球第一的鋼材生產和解決方案供應商。鑒于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在中國的成功,安賽樂米塔爾決定擴展其供應鏈,以便更好地將其下游技術引入至中國市場。因而成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即華安鋼寶利,以便向中國客戶提供汽車用鋼解決方案。
華安鋼寶利總部位于江蘇省常熟市,同時在江蘇常熟、遼寧沈陽、重慶和湖南婁底建立了四家先進汽車用鋼工廠。其中,婁底工廠在去年底投產,沈陽工廠在今年上半年投產,而重慶和常熟工廠也于本月開始投產。這使得其能夠覆蓋中國主要的汽車產業集群。
“我們與中國本土鋼鐵汽車廠不構成直接競爭,我們只面向一個小細分市場,在這個細分市場上中國企業目前沒法達到,或者正處于追趕地步。”Jon Riberas向經濟觀察報記者闡述了公司的市場策略。“雖然價格很重要,但我們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這使得我們自競爭上保持地位,不會被價格這個因素左右。”
三方聯合掘金中國市場
作為華安鋼寶利的合資方,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能夠供應從低碳鋼到超高強度鋼等各個系列的鋼材,尤其是熱成型鋼,比如UsiborR2000和DuctiborR1000。而華安鋼寶利擁有安賽樂米塔爾所轉讓的技術,公司在生產中將使用最先進的制造技術來生產冷成型及熱成型鋼,包括UsiborR2000和DuctiborR1000、第三代超高強度壓力硬化鋼的異形落料板和激光拼焊板,以及汽車外板。“作為VAMA下游產業鏈的延伸配套,華安鋼寶利專注熱成形用鋼、先進高強鋼與超高強鋼以及外板的一體成形與激光拼焊零部件加工服務,旨在為汽車制造商提供優質的產品及技術服務綜合解決方案。”Jon Riberas表示,中國日益嚴格的監管給該公司帶來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政府要求汽車廠商在2020年前要顯著提高中國汽車的燃油經濟性,目標是到2020年,每百公里實現平均油耗5升。此后,預計要達到的另一個目標是每百公里油耗4.5升。另外是到2020年達到歐六排放標準。同時,中國政府還在強力推進電動汽車,這對汽車輕量化同樣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另外,中國政府對汽車安全標準也在升級。據報道,2018年中國極有可能推出新的新車抗碰撞測試標準,而新的碰撞標準將會與美國看齊。“汽車制造企業面臨的挑戰就是要在當局設定的極短時間期限內達到監管要求。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Jon Riberas表示。“這些不同等級的鋼材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中國市場,幫助汽車制造商達到嚴格的防撞安全、減重和減排目標。”
Jon Riberas特別提及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前景。他認為,先進高強鋼(AHSS)在電動車制造領域的作用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從電動汽車的設計來看,這類車型的減重至關重要,因電池本身已占據汽車總重量的很大一部分,而采用更大重量的電池代替原有的內燃機使得車身重量以及平衡方面產生重大改變,進而在抗撞管理方面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電池以及電池盒也需要更強的安全和抗撞防護。
“這些因素將極大地推動AHSS的應用,來同時保證安全性并實現減重。”Jon Riberas表示,而作為股東方的安賽樂米塔爾全球研發部門和華安鋼寶利則一直在針對中國市場開發電動車專用S-in motionR解決方案,使其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這些解決方案,集安賽樂米塔爾最先進的AHSS和熱沖壓等級鋼板于一身,該公司稱這種技術可以實現優異的防撞安全性能,同時實現相當大的減重,而且成本幾乎無增加。
外資品牌搶奪中高端汽車鋼市場
數據顯示,每年用于汽車制造用鋼占中國總體鋼材消費的比重約6%,汽車用鋼中板材占汽車鋼材總用量的70%以上。據推算,2016年汽車用鋼量約為4534萬噸。如果考慮汽車零部件加工過程中的損耗等因素,2016年汽車行業用鋼的總需求量預計為5800萬噸左右。而作為鋼材中的高利潤產品汽車板,由于這兩年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持續增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進入其中。特別是中高端汽車用鋼市場,正逐步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大型鋼企的挑戰和覬覦。
目前,包括寶鋼、太鋼、鞍鋼、華菱鋼鐵在內的多家企業均已涉足該領域。與此同時,國內鋼鐵企業和國際鋼鐵巨頭聯手合資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除了華菱鋼鐵和安賽樂米塔爾以及鋼寶利合資,此前的2015年,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集團與鞍鋼合資,在重慶建設一條熱鍍鋅生產線以鞏固其在中國汽車工業高端熱鍍鋅產品領域中的地位。同樣是在2015年,重鋼也與韓國浦項合建鋼廠,宣布進軍中高端汽車用鋼。
鋼鐵廠合資的潮流也受到中國政策影響。華安鋼寶利的兩個外資股東方認為,在供給側改革下,中國政府希望中國汽車制造業由單純的制造基地演變為高科技行業,并且認為國內企業應當掌握更多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新興技術。后者在中國國內汽車制造企業中反響尤為強烈,因為政府給他們傳達了強烈的信號,要求他們提高其開發及銷售的產品的技術含量。
“中國政府希望保證在國內就能享有各種解決方案和產品,他們希望汽車行業努力在創新和供給方面做到自給自足,而不是依賴于進口。”華安鋼寶利一位高層表示。
不過,對于鋼鐵廠來說,汽車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發展,也帶來現實的壓力。目前,汽車業輕量化發展態勢明顯,輕量化材料應用大行其道,包括如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碳纖維增強塑料等低密度的輕質材料。那么,鋼鐵廠如何應對這種趨勢呢?“與其他材料相比,高強鋼是目前實現汽車輕量化最經濟可行的材料。鋼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汽車最主要的原材料。”安賽樂米塔爾全球負責研發的副總裁 Brian Aranha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據其計算,從成本來看,鋼鐵材料要減重1千克,需要付出的成本大概是8-9歐元(約60-70塊人民幣),而碳纖維的成本則在30歐元左右。從成本來看,鋼鐵是最具有性價比的材料。該人士還認為,在生產和后期使用之中,鋼鐵的環保效應最好,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處于完全可控之中。
但作為汽車制造中成本較大的部分,鋼鐵制造商也面臨著極大的發展壓力,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增長在放緩,與此同時激烈的競爭使得中國汽車價格開始逐年下降。對于整車廠而言,要保持競爭力必須進一步壓縮成本,而鋼鐵廠首當其沖。在如何保持自己的利潤上,Jon Riberas表示中高端鋼鐵目前仍具有競爭優勢,但后期可能面臨競爭壓力。
近期,由于競爭壓力,日本知名鋼鐵企業神戶制鋼進行數據造假,這使得全球超過500家企業被拖累,日本車企更是遭受質量安全質疑。目前神戶制鋼經營已經陷入困境,而對于其他鋼鐵廠來說,神戶制鋼因“丑聞”可能會造就一大片空白市場,這也為全球鋼鐵制造商帶來了分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