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紗窗在國內獨樹一幟,可以有效濾除直徑大于2.5微米的粉塵霧霾,市場前景非常好。產品能夠在半年時間內面世,得益于我們加快產學研對接,以最快速度打通了技術創新通道‘最后一公里’。”濟鋼駐青島國際院士港集團聯絡處主任王曉明介紹。
納米材料產業只是濟鋼科技化轉型的一個縮影。鋼鐵產能調整后,濟鋼集團緊緊抓住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有利時機,著力把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前沿技術對接、培育轉型發展項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
“濟鋼集團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高技術性、高支撐性、高成長性、主業突出、相互協同的多元產業架構。只有結合實際,匯集智慧,積極對接產業鏈前端核心技術,開辟多個綠色、智能、可持續的新產業,才能成功實現二次創業、重塑濟鋼的目標。”濟鋼集團副總經理謝文介紹,“要達到目標,核心是技術創新,關鍵在成果轉化,前提是要打造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點和操作平臺,建立有利于成果轉化的新體制、新機制和新模式。”
濟鋼集團把發展的視野逐步拓寬到國內外前沿技術領域,把創新的視點聚焦到了青島國際院士港集團。
成立3年的青島國際院士港集團是一個國際一流、世界首創的技術創新高地,秉持著“始終頂尖、永遠領先”的發展理念。在不到百畝的土地上,進駐了100多名國內外院士,聚集了數百項國際領先的前沿技術。
本著“優勢互補、共同創造、共同發展、共同分享”的原則,去年上半年,濟鋼集團先后與青島李滄區政府和國際院士港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促進院士成果快速產業化為目的,在資源利用、產業發展、項目實施等方面實現全面融合,使院士成果加速轉化為新興產業。
濟鋼集團專門設立了青島國際院士港集團聯絡處,配備了兩名懂技術、會管理、善溝通的專業人員。他們在3個多月時間里,結合濟鋼產業轉型發展方向,以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綠色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為主,與20多個院士團隊,密集地進行信息搜集、專業交流、技術咨詢、合作探討,最終達成了10多項合作意向。
“項目洽談很不容易。納米新材料技術目前在國際上很熱門,我們也很感興趣,去年8月份曾經多次登門想與希拉姆院士團隊進行交流,但是都吃了‘閉門羹’。我們只好一邊上網查閱技術資料,準備合作方案,一邊找青島國際院士港協調。由于我們準備充分,雙方交流十分順暢,很快簽訂了合作意向。”濟鋼駐青島國際院士港集團聯絡處副主任陳繼偉介紹。
據了解,濟鋼集團目前正在與希拉姆院士團隊合作開發系列納米紡絲濾材,部分產品已經開發定型,現在,該項目前期市場拓展工作推進順利,產品市場認可度較高,已經達成每月100多噸的訂單意向。
陳繼偉介紹,濟鋼集團將以納米紡絲新材料為切入點,加快在生活民用、工業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產業化開發,力爭用3到5年時間,打造獨具濟鋼特色的新材料項目集群。納米紡絲濾材項目作為濟鋼納米材料技術成果轉化的“試驗田”,也有望成為濟鋼集團第一個億元級新材料產業。
“借助青島國際院士港集團,目前我們正在構建以高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產業創新平臺,確定了納米新材料、物聯微電網等重點研發推進項目,采用‘技術先導、企業經營、市場運作’的模式,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設支柱型產業,從而實現‘引進一項技術、落地一個項目、培育一個產業’的戰略目標。”濟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薄濤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