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鋼集團堅持與強者為伍,深化與西門子、華為、中國移動、浦項等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合作,不斷引入最新數字化技術,在增材制造戰略咨詢、智能工廠設計、無人化智能料場建設、彩涂生產線數字化改造、MindSphere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多項合作,無論在環保、技術、產品,還是能源、效率等各方面都將帶來很大改善,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制造帶給我們面向未來的很多期待。
數字化解決方案,極大提升了生產的靈活性,賦予工業生產巨大潛力。
鋼鐵產業普遍有一個長流程的生產過程,傳統意義上,也是一個人員密集型的產業。疫情暴發的特殊時期,對人員聚集提出了特殊要求,客戶端、供應鏈秩序被迫打亂,給企業正常的生產節奏、客戶訂單和產品交付帶來一定影響。源于鋼鐵工業這些年來裝備水平和自動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以河鋼集團為代表的一大批鋼鐵企業,在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方面大量采用了遠程操控、遠程診斷與維護、云交易平臺等數字化技術,企業的韌性和靈活性大幅度提升,在應對疫情危機中顯示出特有的優越性。
得益于這些年來對數字技術和智能化的執著追求和投入,河鋼集團成為中國鋼鐵行業應對疫情危機中損失最小、生產經營秩序恢復最快的企業之一。河鋼集團全面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初衷,或許更多的是為了追求產品、效率、環境的改善和提升。但是,疫情發生之后,數字技術和智能制造恰恰成為我們應對危機的一個最佳選項,可以更好地解決產線人員聚集、遠程操作、線上交易、居家辦公等多種問題,助力我們在與危機對決中成為贏家。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生產方式,正在被全新的無人操作、遠程控制、遠程診斷所替代,鋼鐵工業將越來越智能。
“柔性制造”則讓鋼企更好地滿足客戶日新月異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客戶端個性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強烈,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全面進入“去規模化”時期。新的市場環境下,制造性企業必須轉變過去以規模化為主的剛性生產模式,樹立“柔性制造”理念,提升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近年來,河鋼集團持續聚焦產品和市場,大力推進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再優化,依靠具有高度柔性的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制造,打造了追趕客戶的加速度。
面對客戶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個性化、小眾化的需求,制造業企業必須依靠云計算、大數據解決傳統生產企業應對現代客戶不同時刻、不同群體的需求問題。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化大生產,追求的是單一生產線的生產效率,生產的大多是雷同產品,很難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正在加速鋼鐵工業實現“柔性制造”模式,企業通過宏觀大數據指導微觀生產,一條標準的生產線能夠在不同周期、不同時刻生產出不同的產品,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世界鋼鐵工業發展已經進入“中國時代”。我們堅信,當傳統的鋼鐵工業與現代的數字技術相遇相融,必將賦予鋼鐵更多的柔性,釋放更大的價值。
(河北新聞網 作者為世界鋼鐵協會主席,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