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連續兩個月萎縮
英國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第二季度經濟產出環比大幅萎縮20.4%,而第一季度環比萎縮2.2%。連續兩個月出現萎縮,意味著英國經濟正式陷入衰退。這一表現在歐洲主要國家中墊底。
英國經濟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為第二季度實施了大規模的經濟封鎖措施。為應對疫情,英國今年3月23日起實施禁足令,4月至6月完全涵蓋在禁足令期間。
不過,隨著經濟活動的重啟,英國經濟二季度末開始顯現回暖跡象。6月,英國經濟環比增長8.7%,同比下滑16.8%,與5月環比下滑23.3%相比有所好轉。
同時,隨著生產經營活動逐步恢復,英國經濟第三季度開局強勁,7月多項經濟數據表現亮眼。數據顯示,英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7月反彈至50,站在榮枯線之上。6月英國零售額環比增長13.9%,連續第二個月強勁增長。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6日宣布,將今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下滑14%調整為下滑9.5%。
分析人士說,受社交隔離措施及消費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響,英國經濟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尚需時日。
英國5月開始逐步放松防疫禁令,7月4日正式開放酒店、酒吧和餐廳的營業活動。不過,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7月31日說,鑒于疫情出現反彈勢頭,他將推遲進一步開放博物館和其他娛樂設施。
英國工業聯合會2日發布的調查顯示,英國三分之二的企業稱自防疫措施放松后已經“全面復工”,這一比例6月時僅為二分之一。該聯合會經濟學家阿爾佩什·帕萊賈說,隨著商業逐漸重新開放,數據看似呈現經濟恢復的轉折點。不過,許多企業仍然面臨“嚴重的財務困難”,尤其是那些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商業領域。大部分企業恢復正常經營水平面臨的共同挑戰是消費者需求不振。
英國汽車制造商與經銷商協會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英國新車注冊量同比增長11.3%,為今年以來首次增長。但該協會預計,今年全年英國新車注冊量同比降幅約為30%。分析指出,由于汽車銷售展廳剛剛開放,且今后還可能出現疫情反彈,市場依舊脆弱;作為英國支柱產業之一,汽車業徹底復蘇之路仍然漫長。
此外,英國零售業能否保持復蘇勢頭也有待觀察。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古德溫表示,6月零售數據幾乎已回到疫情前水平,但在今年秋天出現回落的風險仍很高。
就業壓力料將持續
英國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英國的就業人數與新冠疫情暴發前的3月相比減少了約73萬,是自2009年5月至7月以來的最大季度下滑。
數據還顯示,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中,英國失業率仍然維持在3.9%的歷史低值。但有分析指出,目前的實際情況可能比數據顯示的更糟糕,因為目前的統計數據并不包含參與政府休假薪資補助計劃的數百萬人,以及放無薪假的員工,他們仍被視為有工作的人。一旦休假薪資補助計劃在10月結束,更嚴峻的失業困境將全面顯現出來。
為穩定就業,疫情暴發之初,英國政府就實施“工作保留計劃”,向英國數百萬名員工支付其工資的80%,最高為每月2500英鎊。該計劃原定持續到7月底,現已延長至今年10月。
同時,按照統計規則,只有失業后再次尋找工作的人才會被統計進失業率中。而疫情封鎖和經濟不景氣已經使人失去了找工作的意愿,這些只會被統計進“經濟不活躍”而非失業率。實際上,從另一個指標——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來看,7月的數據已經比疫情暴發前翻番,達到270萬人。
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學家喬納森·阿休表示,最受影響的是24歲以下或是技能較少的年長人群,這些人比較不易找工作,也不容易投入一份新工作。
凱投宏觀預計,英國失業率將在2021年中達到7%的峰值,并在2022年底前保持在4%的水平之上,這表明經濟復蘇將是緩慢的。
業界期盼更多刺激措施
就業數據疲軟給英國經濟復蘇前景蒙上陰影,引發關于長期復蘇的擔憂。受疫情沖擊,不少英國企業面臨裁員壓力。英國商會7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9%的企業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裁員。
英國零售業受疫情打擊嚴重,許多公司銷售額大幅下滑。雖然零售業已經陸續恢復營業,但不少民眾仍不愿上街購物,偏好網購。不少零售企業紛紛采取裁員等措施進行應對。7月,英國零售業不斷發布裁員消息:瑪莎百貨將裁員950人,服裝零售商泰德·貝克計劃削減約四分之一的英國員工。藥妝連鎖店博姿將裁員超過4000人……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近日宣布總額高達300億英鎊的財政計劃,包含支持青年就業、返崗獎勵、提高房產印花稅起征點、臨時調降旅游等服務業增值稅等一攬子財政支持措施。蘇納克表示,這些舉措的目標主要是支持、保護和創造就業,防止疫情對英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有觀點認為,這些措施能否提升消費需求還有待觀察。考慮到目前消費仍遠低于疫情前水平,英國政府可能需要采取進一步行動。
新的就業數據出爐后,英國工會和經濟學家再次呼吁英國政府出臺更多的刺激措施。英國工會聯盟(TUC)秘書長弗朗西斯·奧格雷迪表示,政府應該繼續延長“工作保留計劃”,使其能幫助因疫情無法運營但未來有生存能力的企業。(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