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稱漲幅會被控制重組不能照搬國外成功案例
鋼鐵行業的2014年第一季度終于“熬”過去,交出的成績單卻是不敢恭維。
據中鋼協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2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具體到行業內部,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盈利前十的鋼企產量為13976萬噸,僅占重點統計企業的22%,但盈利總額為223.82億元,占重點統計企業的97.7%。此外,虧損排前十位的企業虧損額占比達到整體虧損額的96.7%。
不過也有數據顯示,3月份國內鋼鐵行業PMI環比回升了4.3個百分點,這是連續三個月下降之后的首次回升,不過仍然連續7個月處在50%的榮枯線以下,鋼鐵行業整體形勢依然低迷。這是不是預示著鋼鐵行業的回暖已經開始悄悄到來?
正能量有限隱患仍然存在
對于鋼鐵行業的PMI環比微升,一業內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3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均回升至榮枯線上方,同時鋼材庫存下降勢頭加速,其中有人民幣大幅貶值對于鋼材出口有較大貢獻的因素,而且建筑鋼材、熱軋卷板、中厚板價格震蕩小漲,上游鋼坯價格也小幅拉升,這使得期市的表現相對強于股市。資源消化速度進一步加快,鑒于部分地區部分鋼材品種規格斷檔現象出現,整體將支撐鋼價堅挺偏強。
分析師同時表示,“近期市場熱議的京津冀一體化也對現下鋼材市場得到一定的提振,其中北方地區資源下降幅度逐漸加快。”
而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徐向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二季度的需求可能會比一季度稍微好一些,而且二季度的原料價格要比一季度的低,但是這對鋼鐵行業不會有實質性的改善,打個比方就是可能一季度虧損幾億元,二季度能不虧損就不錯了,也就是說想達到憧憬的盈利狀態基本無望。整個鋼鐵行業其實還是在處于一個探底的形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鋼鐵行業目前存在的困難和矛盾依然沒有改變,所謂好轉也僅僅是因為季節性的因素和市場的波動帶來的。”
而正能量背后存在的隱患,對此分析師表示,“正能量有限,而且也存在負能量。比如成本作用比較滯后,前期礦價連跌,造成當前鋼材成本支撐是趨弱的。目前鋼市一路下行的調整階段正在被打破,在積蓄能量實現反轉,但是實際成交狀況并沒有表現強勁。真正的終端需求啟動可能隨著天氣轉暖剛剛拉開帷幕,并沒有放量,所以市場價格續漲動力仍然不足。”
這股正能量的持續力能有多久,分析師表示,“首先要看鋼廠產能釋放情況,其次要看真實需求放量程度。鋼鐵行業這些年,已經是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狀態,頻繁波動幅度收窄已經是鋼市常態,現在怕的就是需求還沒放量,鋼廠生產開始放量了,庫存壓力重來對于4月份來說,鋼價前期調整了這么久,就算是技術性反彈,也只是會持續一段時間,漲幅可能會受控。”
重組非“靈丹”多管齊下是正解
而在鋼鐵行業在第二季度回升存在隱患的前景,業內人士呼吁應深度重組鋼鐵業。
對此,徐向春表示,“兼并重組能夠使得鋼鐵行業里的產能過剩和鋼企之間的激烈競爭的情況有所改變,但能否起決定性的作用僅僅依靠兼并重組還是值得商榷,畢竟還需要市場環境的調控和政策的支持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看到轉機。”
而深度重組所遇到的困難,徐向春表示,“比如說鋼企利益的平衡問題就一直懸而未決。而且國內的兼并重組并沒有實質性的展開,現在大多是通過的政府來進行一塊地區的兼并重組,但若要真正達到兼并重組所想要的效益,同時也使行業內過度競爭問題能夠得以緩解,也就達到1+1>2的效果,目前還是沒有看到。”
分析師在談及對兼并重組的態度時表示,“鋼廠的生存環境都很糟糕,無論被兼并還是去兼并別人,動力都是不足的。海鑫鋼鐵現在不又說要復產,都已經快被清盤的境地了,也沒有哪個國企去兼并或者低價收購。現在最尷尬的是,糟糕的鋼廠,沒人要;而稍微經營好一點的鋼企,他們也沒有擴大規模的沖動,也沒有閑余資金考慮收購。”
而在談到國外的成功案例對國內鋼鐵行業有何借鑒性時,分析師表示,中國有其特殊性,“像世界第一大鋼廠阿賽洛米塔爾,就是靠低價收購世界各地的快要倒閉的鋼廠。但是這種低價收購戰略,現在窘迫的鋼市環境,在我國沿用這種戰略,恐怕是不成功的。”
為什么很難成功呢?分析師表示,“首先,較弱的鋼廠,環保可能都沒有達標,其次,就算收購了成功,但是還要響應政府,去環保升級。一些大企業,自己的環保還要被政府監督。比如現在江蘇省正清查產能過剩行業建設項目,清查的范圍包括2005年以前建成,2005年以來開工建設至2013年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印發前后,所以,鋼企現在能把自己現有的規模,做好做強,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