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武鋼一煉鋼分廠傳來喜訊,條材總廠一煉鋼分廠連鑄三大件塞棒、水口、保護管已100%實現國產化,為條材總廠低成本制造貢獻了增長點。
連鑄中間包位于鋼包和結晶器之間,接受從鋼包澆下來的鋼水,然后再由中間包水口分配到各個結晶器中去,是連鑄工藝當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之前,連鑄三大件都是使用進口材料,生產成本較高。一煉鋼分廠自加壓力,充分挖掘降成本潛力,通過與武鋼耐火公司技術人員攜手攻關,相繼研發出了能夠替代進口的塞棒、水口、保護管。連鑄三大件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連鑄工序的生產安全,還制約了單中包連澆爐數的提升,而單中包連澆爐數是反映鋼廠生產、管理、質量控制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提高單中包連澆爐數,可以提高連鑄機的作業率,降低鋼鐵料消耗,降低鋼種改判率,降低鑄機耐材、輔材及能源介質消耗,降低職工勞動強度等諸多好處。
為此,連鑄車間成立專門攻關組,與各相關耐火材料公司就連鑄三大件的改進和國產化進行了多次的研究和試驗。連鑄車間技術人員通過深入現場,深入班組,跟蹤觀察,據實記錄,對生產工序的每一個環節進行過程控制。為了跟蹤產品試驗效果,他們輪流守在連鑄機旁,對下線的每個中包進行仔細的檢查和分析,對每一個瓶頸環節絕不放過,終于找到了核心難題的癥結。通過技術人員的努力,連鑄三大件實現國產化后,不僅安全沒有打折扣,單中包連澆爐數還取得了大幅度提升,為降本增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