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本網報道《淡水河谷閑置礦區現滑坡事故 鐵礦石價格創新高周二回落》發出數小時后,本網收到淡水河谷相關方郵件發來的本次事故原因等情況說明。
淡水河谷方面確認,發生事故礦區自2019年初起即處于閑置狀態,目前有1名員工在事故中不幸遇難。
事件回放
巴西當地時間12月18日(周五)下午,淡水河谷服務供應商Vale Verde公司一名員工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布魯馬迪紐市豆溪(Córrego do Feij o)礦區不幸喪身。
據悉,該名員工當時正在挖掘機上開展維護作業,不幸被已停用的礦坑路堤上發生的滑坡擊中。
事件發生后,淡水河谷對此表示哀悼同時亦向死者家屬和同事致以慰問,確認將與承包商一起為該名員工家屬提供支持。
據悉,目前淡水河谷與承包商均支持政府對事件進行評估以及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被放大的事件?
礦業事故甚至礦難,一直是令礦業界頭痛和極力避免發生的事件。由于包括自然氣候變化等諸多不可預測因素,每年全球礦業事故時有發生。12月18日淡水河谷的這一事故,正是諸多礦業事故中的一個縮影。
這樣一個并不起眼的事故,不幸發生在淡水河谷這個行業巨頭身上。之前有觀點認為,在業界舉足輕重的淡水河谷,其一舉一動極有可能對市場預期和價格走勢帶來影響。
放在近期漲勢如虹的鐵礦石價格走勢背景下,該事件似乎被下意識地和近期鐵礦石價格上漲聯系起來。
12月22日,AFR《澳大利亞金融評論》一篇報道援引Fastmarkets的評論稱,近期鐵礦石價格飆升,一方面和持續強勁的需求有關,同時亦和淡水河谷12月18日的事故有關。
歷史上,的確出現淡水河谷礦業事故及停產改變了市場供需預期進而對市場帶來影響的案例。
然而這次發生的事故,會否真的如Fastmarkets分析的那般對鐵礦石價格產生影響?
目前的信息表明,淡水河谷方面很明顯不認同這種觀點。
淡水河谷的反應
據本網獲悉的信息,12月18日事故發生后,現場維護作業將中止以待進行進一步研究和安全狀況評估,淡水河谷重申對于全體員工和社區安全的承諾。
與此同時,淡水河谷在其微信號發布信息稱,豆溪礦區自2019年初起即處于閑置狀態,因此不會對鐵礦石的產銷量產生影響。
事故發生的次日12月19日,中國鋼鐵協會通過其微信公號發布了巴西淡水河谷的礦業事故信息,文中再一次展示了淡水河谷的觀點——豆溪礦區自2019年初起即處于閑置狀態,因此不會對鐵礦石的產銷量產生影響。
“瘋狂的石頭”
2020年4月鐵礦石價格探底后,鐵礦石價格連續數月走出了氣勢如虹的升勢,價格持續創出新高。
無可否認,隨著中國對疫情擴散的成功控制和企業陸續復工,來自需求端的放量為鐵礦石價格走強提供了基礎。
然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它原因和推手?
2020年12月14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播出了專題評論:《鐵礦石價格大漲 誰在炒作?》,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在參與該欄目的錄制時指出,三方面的原因導致鐵礦石價格持續攀升,《第一財經》等媒體對此做了跟進報道。
首先是需求旺盛。來自中國的強勁需求是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基礎,從疫情打擊中率先恢復的中國經濟對鋼鐵產品的需求量大增。中國的鐵礦石超80%依賴進口。
李新創指出,202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有望接近12億噸,再創歷史新高,中國消費了全球70%的鐵礦石,但進口的鐵礦石85%都集中在兩個國家(巴西、澳大利亞)的4家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鐵礦石對外依賴度過高,且市場過于集中。
其次是不合理的定價機制,讓中國鋼鐵企業缺乏定價話語權。“鐵礦石的定價實際上是通過小樣本來決定大市場價格,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近期鐵礦石價格瘋漲也是由于定價機制不合理而導致投機行為放大。”李新創說。
第三,金融炒作推波助瀾。幾乎所有的鋼鐵產品,都可以在期貨市場交易,所以金融市場的炒作,也會對鐵礦石等價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毋庸置疑,一種商品的價格最終取決于其供需面,然而不可否認,諸多的其它相關因素和事件,可能從不同層面對市場和預期帶來影響。
瘋狂的石頭能否持續瘋狂?一切只能留給市場,讓時間去做答。(澳華財經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