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實現首臺套工業(yè)化應用的新一代鋼渣處理技術與裝備———轉爐渣輥壓破碎—自壓熱悶技術與裝備,通過了由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以及來自環(huán)保部、高等院校和鋼鐵企業(yè)的權威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鑒定,該成果發(fā)明了轉爐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悶新工藝,實現了鋼渣處理過程的高效化、裝備化和環(huán)境潔凈化。該技術屬國內外首創(chuàng),在鋼渣處理領域做出了開拓性工作,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轉爐渣輥壓破碎—自壓熱悶技術與裝備是通過實驗模擬、現場中試和工業(yè)性試驗,開發(fā)出的新一代鋼渣熱悶處理技術與成套裝備,于2010年底研發(fā)成功,并形成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悶的成套裝備與工藝包。該成果于2012年在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完成首臺套(60萬噸鋼渣/年)工程應用,現已穩(wěn)定運行一年,2012年底在珠海粵裕豐鋼鐵有限公司推廣建成年處理50萬噸鋼渣的生產線。
該成果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鋼渣余熱有壓熱悶蒸汽溫度120℃、壓力0.2MPa~0.4MPa(可調),為鋼渣余熱回收利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處理周期短、能耗低,熱悶時間1.5小時,比常壓池式熱悶工藝縮短6.5小時~10.5小時,噸渣電耗7.25kWh,噸鋼新水耗量0.3t~0.4t,比常壓池式熱悶工藝運營成本節(jié)約40%。熱悶后的鋼渣浸水膨脹率小于1.6%,游離氧化鈣(f-CaO)含量小于2.12%,粉化率(粒度小于20毫米的鋼渣含量)大于72.5%,滿足建材行業(yè)相關標準的要求。
2012年我國鋼渣產量近1億噸。國內鋼鐵企業(yè)30%鋼渣的處理采用常壓池式熱悶工藝,仍有約7000萬噸的鋼渣采用簡單、粗放的工藝方式處理,效率低下,環(huán)境污染嚴重。轉爐渣輥壓破碎—自壓熱悶技術與裝備作為一種新型鋼渣處理技術,與現有同類技術相比,其處理效率高,生產過程潔凈,運營成本低,且為鋼渣余熱回收利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