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啟綠色低碳發展新篇章
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拉開了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序幕。“十三五”以來,鋼鐵行業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工作,鋼鐵企業實現脫困發展,為全球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提供了中國方案。但鋼鐵行業距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重要任務。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十四五”時期,鋼鐵行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新階段,節能降碳將成為新的重要工作內容。各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鋼鐵行業碳達峰行動計劃,在統籌考慮碳達峰工作與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和具體實施方案。通過推動綠色產業布局、實施節能升級改造、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廣突破性低碳技術等一系列措施,提升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賦予高質量發展更為豐富的內涵。
二、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舉措
今年的去產能“回頭看”檢查共提出了六項重點內容,既有過往工作的延續,也有新任務,包含控產能、控產量“雙控制”。總體來看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持續鞏固“十三五”去產能成果,包括退出產能情況核查、歷次督導檢查整改以及舉報核查情況三方面內容。通過檢查有效的提高地方政府、企業對鞏固去產能成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強化嚴禁新增鋼鐵產能的政策紅線,始終保持對違法違規新增鋼鐵產能行為的零容忍高壓態勢,為“十四五”綠色低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進一步健全長效機制,重點檢查各省級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情況和各地方新建項目情況。一方面,強化了國發6號文件中關于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的要求,從組織機構設置的角度保障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可持續推進。另一方面,通過歷次督導檢查,形成了新建鋼鐵冶煉項目臺賬式管理制度,加強了對新建項目的調度和管控,將監管工作的時間節點由事后向事中、事前推進,逐步建立了全過程管理的長效機制。
三是堅決落實新發展任務。本次檢查增加了“2021年開展粗鋼產量壓減工作情況”的檢查內容,并更加注重對工作部署和任務落實的檢查,更加精細全面的指導、監督壓減工作,堅決將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去產能“回頭看”檢查工作力度將全面加嚴,在自查階段“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及時組織赴實地指導”,表明了國家對此次督導檢查的高度重視,以及堅決將相關工作要求落到實處的決心。
三、以控減排促進新發展
一直以來,我國鋼鐵產品主要用于滿足國內經濟建設需要,少量產品出口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因此,我國粗鋼產量主要決定于國內鋼材消費,下游市場需求的牽引是粗鋼產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進入新發展階段以來,環境容量、能耗總量、土地、原燃料等制約明顯增強,特別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無法繼續支撐我國鋼鐵行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粗鋼產量,鋼鐵企業逐步進入到在諸多約束條件中尋找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的新發展格局中。
兩部委新聞中首次對粗鋼壓減產量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工作部署,要統籌考慮“六穩”“六保”要求、碳達峰碳中和長遠目標以及行業平穩運行等因素,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并明確提出要重點壓減環保績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藝裝備水平相對落后的粗鋼產量,避免“一刀切”。
未來,鋼鐵行業逐步進入到新發展階段,需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綠色低碳發展為抓手,推動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加快推進減量化、綠色化發展,促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