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祥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無論對企業還是社會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機遇。對中國鋼鐵行業來說,其碳排放量占到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在制造業中更是位居第一,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更重、壓力更大。但同時,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機遇也有很多。
從減少煤炭消耗的角度來說,可以通過發展富氫冶金的方式實現。張志祥介紹:“4月初,我們在烏海投產的賽思普項目,是全球首套實現工業化的富氫冶金項目,所有的生產工藝已經全部打通,在國內外形成非常大的震動。該項目將通過3步走,最終實現富氫冶金、全氫冶金,替代煤炭。”
張志祥表示,建龍集團將通過以上路徑,推動企業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助力鋼鐵工業轉型為真正的低碳綠色產業。
建龍集團內蒙古賽思普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賽思普)氫基熔融還原法高純鑄造生鐵項目總投資10.9億元,于今年3月26日點火烘爐,4月12日11:58正式點火送風,并于次日凌晨一次性產出高純鑄造生鐵,標志著世界領先的氫基熔融還原冶煉技術成功落地轉化。
減排
與傳統高爐工藝相比,賽思普工藝取消了傳統高爐必不可少的燒結工藝和焦化等工序,可實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38%,粉塵排放量減少89%,無二噁英和酚氰廢水排放。
降碳
賽思普工藝設計年還原用氫1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2萬噸/年。
高質量
采用賽思普工藝生產的高純鑄鐵產品,相關指標超過工信部發布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9 年版)》中對超高純生鐵的標準要求。項目生產的高純鑄造生鐵是高端裝備制造的基礎材料,可廣泛用于高鐵、核電、風電鑄件、蒸汽輪機和各種抗低溫沖擊鑄件及球墨鑄鐵產品的深加工等領域。
國產化
賽思普工藝是建龍集團聯合北京科技大學等科研單位在借鑒國內外眾多非高爐煉鐵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的第一代氫基熔融還原賽思普新工藝,其關鍵設備及零部件均實現國產化。與傳統的高爐煉鐵工藝不同,氫基熔融還原賽思普新工藝將“氫冶金”與“熔融還原”相結合,是推動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的關鍵前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