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撥回2013年12月中旬,公司給煉鋼廠下達了加工成本小于400元/噸的2014年年度降本目標。要知道,當時該廠的加工成本還在470元/噸左右徘徊,在短時期內降低70元,對于特鋼煉鋼工序來說,無異于一條"蜀道",職工們形容這個新的年度降本目標是"蹦著高兒,也沒法夠著的"。
"不是降不降的問題,而是必須降、怎么降的事情!是不是‘蜀道',我不知道,但絕對是‘華山一條道'!"在煉鋼廠一班大會,廠長董大西的語氣堅定而有力。是時,集團領導干部大會剛剛召開,會議明確了全面扭虧是集團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而石鋼的年度任務目標確定為一季度扭虧,二季度盈利,全年實現利潤2億元。
"學習鞍鋼經驗,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降本增效原本就沒有什么靈丹妙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原來沒有做好的工作做好,把原來沒有想到的事情想到。"負責成本管理工作的煉鋼廠黨委副書記蔡仲衛如是說。他們利用各種渠道,向全體職工宣傳貫徹集團和公司的降本增效精神和要求,努力把公司制定的年度降本目標變為大家共同為之奮斗的方向,結合煉鋼加工成本控制現狀,尋找新的降本增效突破口,實打實、硬碰硬地把指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
"讓職工做到的,我們班子必須率先做到。"煉鋼廠領導班子更是當仁不讓,分別"領銜"10項年度降本增效重點工作,明確各項工作和措施的實施進度和完成時間。
在煉鋼廠調度室里,有一塊降本增效目視化看板,每日實時通報著各個降本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他們設定的降本目標直指年度目標,沒有為自己設定階段性目標,也就是說,他們"斬"斷了自己的后路。每日,每周,每月,他們隨時點評降本增效的進度,對沒有達到年度目標的小組,組長要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持續改進。
今年,1月份加工成本實現409元/噸;2月份加工成本實現403元/噸;3月份加工成本實現395元/噸。綜合管理室主任孟強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后,不無感慨地說道:"事實證明,降本增效工作,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執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從思想上引導職工,從制度上約束職工,久而久之,職工就形成了降本增效的主動性,執行降本增效措施也就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人人爭先降本增效在煉鋼廠形成了一種文化。"3月份,煉鋼廠克服混鐵爐進行中修、入爐鐵水條件相對較差和品種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等困難,產能得到充分發揮,平均日產達到5100噸,創近三年來轉爐煉鋼的最高日產記錄。這不單是量的突破,更是強化執行力,推進高效生產模式的展現。翻閱該廠2011年以來的各項生產數據,挑選歷史最好的2013年12月份產能指標作對比,2013年12月份生產2794爐、產量156914噸;今年3月份生產2734爐、產量158112噸,兩相對比,按照"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最好質量地發揮煉鋼產能"的原則組織生產,利用轉爐爐役中、后期的便利條件,采取增加轉爐裝入量和出鋼量等措施,今年3月份少生產了60爐,卻多出了1198噸產量,加工費用也隨之降低了7.5元/噸。再比較一下鋼鐵料消耗,今年3月份較2013年12月份竟然降低了22.2kg/t。強化執行力后,指標改善的力度,可見一斑。
"考核制度向降本增效傾斜,鼓勵職工降本增效,但不是所有降本增效都需要有激勵、有刺激,終究要形成一種文化。"在煉鋼廠關鍵降本指標中,還有一組數據,引起記者注意。3月份,轉爐煤氣平均噸鋼回收95.2m3,而轉爐煤氣外供公司相關單位噸鋼達到47.1m3,均創造新的記錄。轉爐煤氣回收量提升得并不很多,而煤氣的外供量卻有大幅增長,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說,最大的受益者是公司整體,而不是煉鋼廠。蔡仲衛告訴記者,就是煉鋼廠內部煤氣使用崗位充分發揮煤氣燃燒效能,大力降低煤氣使用量的結果,廠部并沒有對這些使用崗位提出具體的煤氣使用數量的考核,降低煤氣消耗全靠崗位職工節約意識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到位。
在原料場地上,外表看似無異的尾坯、切頭被分門別類地堆放開來,再根據不同鋼種分別投放使用。"這是我們降本增效的一個舉措,現場職工更是將措施落實到現場的精細化操作上,一點一滴中踐行著降本增效。"從原料場地走過,孟強的話鋒一轉,"實現降本增效目標,靠制度,更靠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征程: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命運
用一個季度的時間完成了10項年度降本增效重點工作,實現了年度降本加工成本小于400元/噸的年度目標,在此后的三個季度中,是躺在成績上睡大覺,還是一鼓作氣,再接再厲?煉鋼人會如何選擇?
"在打破高盈利期的慣性思維方面,煉鋼人剛剛起步,還有許多觀念亟待轉變,還有許多工作亟待開展。現在,我們提出了‘三穩定兩啟動'的工作思路。"董大西詳細介紹了他們下步的重點工作,三穩定,一是安全穩定,煉鋼廠正處在優化流程、精簡人員的時期,確保調崗、并崗人員的安全穩定工作;二是生產節奏穩定,1號高爐停爐、三個軋鋼廠整合,原有的工序間生產節奏被打破,煉鋼生產節奏保持穩定、不波動,對煉鐵和軋鋼工序是有利的支撐;三是前期降本措施穩定運行,把一季度實施的降本措施固化成制度,長期堅持執行好。兩啟動,一是啟動第二批降本重點工作,主要是創新性降本工作,多年的挖潛降本,可以說煉鋼廠的成本潛力也真挖得夠深了,他們又提出了新的創新降本措施;二是啟動提質增效、質量升級"110"行動方案,即沖擊國內一流特鋼行列,組織10項制約質量提升的技術課題攻關。董大西坦言:"取名‘110'有一層警示的意味,因為這10項技術難題是石鋼品種結構調整中躲不開、繞不過的‘門檻兒'。"
在連鑄一段旁的空地上,有幾名職工正在利用生產間隙切割著軋鋼工序送來的切頭、切尾。其中一名"全副武裝"的兼職電焊工告訴記者:"以前,這些切頭、切尾都是由軋鋼工序送往廢鋼庫,在那里由物業切割好后,再運到煉鋼廠?,F在,軋鋼工序直接給我們送來,我們自己切割,不僅減少了來回搬倒費,還減少了切割加工費,‘緊日子'就得緊著過。"這名普通職工的話語質樸得不能再質樸,卻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