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作為重點,未來將面臨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以及嚴峻的‘碳經濟’的挑戰。”10月14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中關村不銹及特種合金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首席顧問李新創出席2021(第二屆)中國不銹鋼及特種合金新材料產業高端論壇時表示,鋼鐵行業要用積極的態度、科學的行動,在減碳中發展,發展中減碳。
具體針對不銹鋼行業的碳達峰及降碳路徑,李新創認為,應從六個方面做具體考量和行動。一是推動綠色布局。布局不合理將會帶來大量無效碳排放,因此應優化產業布局、加大綠色物流,推廣全生命周期綠色產品以及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二是節能及提升能效,通過推廣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提高余熱余能自發電率以及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等。三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 ,比如原燃料結構優化,以及充分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提高廢鋼資源回收利用等。四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推進區域能源整合、提高固廢資源化利用、推動鋼化聯產。五是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如氫冶煉工藝、氧氣高爐及非高爐冶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六是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
李新創表示,創新推進不銹鋼行業碳達峰及碳減排,要充分統籌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目標,根據不同區域特點、發展定位、產品工藝特點及綠色發展水平等,協調好行業發展的存量、增量和潛力間的關系。在推進過程中,發揮節能增效、能源結構轉型、技術革命性創新、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作用,運用好減污降碳、多行業協同效應以及碳市場的重要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