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鋼公司設備維護與檢修工作對焊工素質要求很高,為培養焊工崗位技術能手,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和設備維護技術水平,設備維檢中心舉辦了焊工提高班,專門培養一批氬弧焊工,冷軋維檢作業區液壓班青工劉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學習理論時認真仔細,勤做筆記,不懂的問題追著問老師,直到弄明白為止。實操練習時,他珍惜每一次摸焊把的機會,充分利用時間練習,養成細致認真的好習慣,爭取焊一次成功一次。
在一次設備巡檢過程中,劉遠發現連退4號線1號、2號開卷機和卷取機管路有較多不必要的油任接口,極易造成管路振動,導致任口膠圈老化,增加了管路噴油和人身安全事故概率。經過仔細排查,發現存在噴油隱患的管路多達26根,他決定承擔這些液壓管路的氬弧設計、改造工作。作業區批準了他的建議,并特派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指導。由于焊接部位多處于狹窄之處,對其焊接時的手位增加了很大難度。通過老師傅多次耐心指導,劉遠練習左手操作技能,以達到隨心所欲、雙手并用的效果。檢修時間十分緊迫,劉遠自我加壓,連續加班加點,終于在原定時間內完成所有焊接任務。在隨后的試車過程中,他拿著手電一根管一根管仔細檢查,直到所有管路一次試車成功,完全達到正常保壓無泄漏效果,才松了一口氣。
實踐證明,此次改造效果突出,不但降低了管路噴油概率,減少因設備事故停機時間的浪費,還降低了油耗。
熱軋作業部一熱軋生產線出料輥道共有電機82臺,時有燒損,故障率較高。加熱爐電氣專業馮樹森通過多次對燒損電機進行拆解分析,直流電機本身存在著碳刷和整流子易打火的缺陷,輕微的打火在日常檢修中,僅使用砂紙打磨一下或是更換碳刷,便可以繼續使用,但如果打火比較嚴重,就需要下線送到維修單位解體對整流子進行處理,打火再嚴重,將直接導致電機定轉子線圈燒損,只能選擇重新下線。馮樹森通過對現場的觀察,并咨詢廠家技術人員,發現軋線現場工作環境差,經過長時間的侵蝕,致使線圈絕緣老化。
分析清楚“病因”后,對癥下藥,劉遠通過多次查找資料和現場試驗,發現將背包風機拆下后電機溫度最高達到55度,遠低于電機F級絕緣最高耐溫的要求。通過與廠家技術的咨詢,他大膽地將背包風機拆除,果然效果立竿見影,大大減少了電機燒損的幾率,創造五個月沒出現電機打火燒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