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我國錳礦石新增資源量13581.86萬噸,比“十二五”時期下降82.36%。全國新發現錳礦礦產地8處,其中大型礦產地3處、中型4處、小型1處。新增資源量主要包括:貴州省松桃縣桃子坪錳礦新增錳礦石1.06億噸,高地錳礦新增錳礦石1.17億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阿克陶縣瑪爾坎蘇新增錳礦石3000.00萬噸。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馬泗礦區新增錳礦石484.00萬噸,田東縣江城鎮六飄山錳礦新增錳礦石1834.00萬噸。內蒙古自治區西烏珠穆沁旗珠爾很溝礦區新增錳礦石2427.00萬噸。陜西省寧強縣中壩寨子灣—王家灣地區新增錳礦石146.00萬噸。重慶市城口縣修齊錳礦區新增錳礦石2253.00萬噸。湖北省長陽縣胡家灣—樟木巖礦區新增錳礦石657.60萬噸。
最新地質找礦成果顯示,一是新發現礦產地數量急劇減少。“十三五”期間全國新發現礦產地數量共577處,與“十二五”時期的1505處相比,減少61.66%。其中,大型礦產地181處,中型195處,小型201處。分礦種看,新發現礦產地數量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金礦、煤炭、石墨、鉛鋅礦和銅礦,分別是53處、39處、39處、28處和25處(表1)。
表1 “十三五”期間全國新發現礦產數量
二是主要礦種勘查新增資源量嚴重下滑。“十三五”期間,國內主要礦種新增的推斷資源量(包括未經過儲量評審機構評審的資源量):煤炭897.13億噸、鐵礦石8.55億噸、錳礦石13581.86萬噸、銅礦石477.18萬噸、鉛鋅礦1008.76萬噸、金礦993.97噸,與“十二五”時期相比,分別減少70.00%、93.56%、82.36%、79.62%、83.38%、79.92%,呈現斷崖式下滑;鋁土礦10.38億噸、磷礦石98563.50萬噸,與“十二五”時期相比,分別增長8.12%和69.94%(表2)。
表2 “十三五”期間非油氣主要礦種勘查新增推送資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