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產能過剩行業破局性重組
近期,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完善企業開展兼并重組的市場機制和政策環境。
馮飛指出,我國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是一個多年都未能解決的問題,很多行業的企業多、散、亂,還沒有形成優勢企業引領產業發展的格局。對于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而言,來自市場的企業兼并重組力量已經開始形成,或者說兼并重組的窗口機遇期開始出現。
《意見》在這樣的前提下出臺,主要體現了三點思路:一是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二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三是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務。《意見》在審批事項、審批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改革,并完善了金融、稅收、土地、職工安置等方面的政策。
馮飛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充分發揮部際協調小組的作用,落實《意見》中的各項政策措施,尤其是涉及金融、稅收的問題。同時,工信部將關注一些重點行業,特別是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已經出現了重組時間窗口的行業,支持這些行業的破局性重組。
產能過剩行業出現大幅回落
會上,在回答《中國冶金報》記者的提問時,馮飛將鋼鐵工業的運行狀況概括為: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需求不振,環境約束加劇,效益大幅下滑,行業虧損嚴重。“有人說,鋼鐵工業已經進入到第三個冬季。”馮飛說。
今年初以來,整個工業運行質量繼續改善,發展態勢基本平穩。第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9.4%。但是,以鋼鐵為代表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在國家的主動調控之下,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粗鋼產量增速同比回落6.7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的投資增速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鋼鐵行業投資同比下降7.5%;黑色冶金行業的利潤同比下降24.8%,企業虧損面達到27.6%。
究其原因,鋼鐵行業的嚴峻形勢主要受到產能嚴重過剩和市場需求不振的交織影響。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有“三憂”:一是市場需求增長乏力。除汽車和信息消費外,新的消費增長點不多;投資接續能力偏弱,2013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同比大幅回落14.4個百分點;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第一季度我國出口總值同比下降3.4%,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二是產能過剩導致價格低迷。工業品出廠價格已連續25個月下降,其長時間的疲弱不振影響了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三是綜合成本上升。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平均成本為85.18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72元,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4月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快棚戶區改造和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被業內解讀為微刺激政策。對此,馮飛在會后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政策有助于穩定國內的投資需求,尤其是穩定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化解過剩和結構調整并舉
據馮飛介紹,對于鋼鐵行業目前存在的困難,工信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是化解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信部在嚴控鋼鐵新增產能的同時,對違規建成項目進行清理,并積極淘汰落后產能。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淘汰2700萬噸鋼鐵落后產能。目前,工信部已聯合國家能源局分解并下達了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目標任務。
第二是推進重點地區進行結構調整。河北和山東是鋼鐵產能比較集中的地方。工信部將開展唐山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試點,同時推進鋼鐵企業加快區域兼并重組。
第三是加強高強鋼筋等高質量產品的推廣應用,促進鋼材的升級換代。馮飛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鋼鐵行業在產品方面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如威脅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地條鋼”每年還有數千萬噸的用量。下一步,工信部將嚴查“地條鋼”,這也能給高強鋼筋等高質量產品騰出幾千萬噸的市場需求空間。
此外,工信部將進一步推進鋼鐵行業規范管理,促進技術進步,特別是節能環保方面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