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價格不斷下跌,進口融資規模不斷擴大,這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中國銀監會4月中旬發出通知,要求各個銀行開展進口鐵礦石融資情況調研摸底,并在月底前上報銀監會。
“目前港口大概有3500萬噸的鐵礦石都是融資進口,銀行現在主要擔心融資方現金流緊張帶來壞賬風險,整個銀行對進口鐵礦石融資的貸款規模在200億元左右,以股份制銀行居多。”某資深市場人士向記者透露。
我的鋼鐵網最新庫存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進口礦港口庫存總量仍保持在11263萬噸的高位,比前一周上漲了205萬噸。居高不下的鐵礦石庫存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自去年年底開始的鐵礦石進口融資。
由于年初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下跌了20%,以前一噸鐵礦石市場價格在1000元左右,融資方在繳納10%的保證金后,還能獲得900元的融資,但現在大約只能融到700元左右,上述人士表示。此外,由于鐵礦石金融衍生品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絕大多數鐵礦石進口融資都沒有進行相應的價格風險對沖操作。
“一旦銀行提高保證金,將會產生連鎖反應,形成市場恐慌情緒。現在保證金比例在10%-20%左右,如果提高10%,市場的資金缺口大約有二三十億元,這對小的貿易商和鋼廠是很痛苦的,”某鐵礦石進口商向記者表示。
上述貿易商表示,現在市場上暫時還沒有鐵礦石進口融資信用違約事件發生,但在其他大宗商品如煤、鐵礦石等已經出現個別違約事件,涉及金額最大規模在幾千萬元。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現在市場情緒比較恐慌,五月份是整體市場債務到期的高峰,出現部分企業資金鏈斷裂而導致大面積違約的風險較高。由于銀監會文件屬于“指導性”文件,尚未有明確通知提高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