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業運行總體平穩
2022年對鋼鐵行業是極具挑戰的一年,受國際政治和安全形勢動蕩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承壓前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持續演化,鋼鐵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極其嚴峻。何文波指出,面對下游需求減弱、鋼材價格下降、原燃料成本上升等困難,鋼鐵行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體部署,堅持“市場判斷要理性、具體措施要現實、整體應對要積極”的應對方針,狠抓降本增效,嚴控經營風險,努力保持市場供需動態平衡,實現了行業運行總體平穩。
何文波給出這樣一組數據:一是鋼鐵產量同比下降,消費強度有所減弱。2022年,我國粗鋼產量10.13億噸,同比下降2.1%,連續第二年下降。鋼鐵企業為適應市場變化主動把控生產節奏、調整品種結構,在實現供需平衡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二是全球鋼鐵市場低迷,中國之外粗鋼產量降幅大于中國。2022年,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為18.315億噸,同比下降4.3%,中國占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鋼產量的比重為55.3%。三是鋼材出口同比基本持平,進口出現明顯下降。2022年,我國累計出口鋼材6732萬噸,同比增長0.9%;累計進口鋼材1057萬噸,同比下降25.9%,為1993年以來鋼材進口的最低水平。受國際市場價格較高拉動,我國鋼材進出口價格均同比上漲,其中出口均價為1434美元/噸,同比上漲17.7%;進口均價為1617美元/噸,同比上漲23.2%。四是鋼材價格由升轉降,燃料成本明顯上升。2022年,CSPI中國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年度平均值為122.78點,同比下降13.55%,總體震蕩下行,年末出現企穩回升態勢。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何文波表示,2022年,鋼鐵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全行業頂住了經營壓力,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如,我們聚焦關鍵,做好橋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基石計劃”取得實質性進展;資源整合,兼并重組,鋼鐵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2023年供需有望保持平穩
2023年,鋼鐵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何文波表示,國家在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有望運行在合理區間,鋼鐵生產和需求形勢將保持平穩。
從國際看,全球經濟增長趨緩,鋼鐵消費增幅收窄。2023年,盡管全球供應鏈情況將有所改善,但受高通脹、能源價格升高和貨幣緊縮政策影響,全球經濟恢復放緩,國際市場鋼鐵需求增長形勢并不樂觀。從國內看,國內經濟穩字當頭,鋼材供需有望保持平穩。隨著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陸續顯現,以及新冠疫情沖擊態勢的緩和,受抑制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將得到釋放,我國經濟活力將進一步釋放,將對鋼鐵消費形成支撐,但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制造業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拖累鋼鐵消費,預計2023年國內鋼材市場供需有望總體保持相對平穩。
何文波具體分析了2023年下游行業的用鋼需求:
一是房地產用鋼下滑趨勢減緩,基建用鋼仍發揮托底作用。由于房地產行業商品房購買和資本再投入意愿難有明顯提升,大概率呈現“緩筑底、慢復蘇”態勢。而基建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方式,因其基建項目體量大、施工周期長,相關實物需求釋放周期長,去年因疫情影響沒有完成的實物工作量都將繼續在2023年落地,基建用鋼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
二是機械行業保持平穩增長,整體用鋼量將穩中有降。從全球需求來看,2023年機械行業的增長態勢將保持增長,除了自身設備的更新周期外,受基建、房地產等投資周期影響較大。綜合來看,機械行業在大周期行業中屬于供需格局相對較好的行業。
三是汽車行業保持增長,帶動汽車用鋼需求平穩。預計2023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800萬輛,支撐用鋼需求保持平穩。
四是國內造船行業有望平穩,集裝箱市場下滑。受現有船舶老化、環保新規帶來減排壓力,以及受地緣政治影響導致的全球貿易路線重塑、周轉需求提升等因素影響,2023年我國造船行業仍將保持平穩態勢,造船用鋼需求也相應增長。同時國內多式聯運、公轉鐵快速發展及中歐班列發展等將對集裝箱需求有一定支撐。預計2023年集裝箱用鋼需求總體平穩略有增長。
五是家電需求有望回升,用鋼需求保持穩定。我國是家電出口大國,大家電出口占產量的比重達到40%左右,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放緩,受通脹高企及加息影響,海外家電需求壓力顯著增加,將嚴重影響我國家電出口。總體來看,家電用鋼需求有望平穩。
努力開創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談到2023年行業的重點工作任務,何文波表示,黨的二十大科學謀劃了未來5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行動綱領,也為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目標指引。具體而言要做到七點。
一是加強和完善產業運行監測體系,努力實現行業平穩運行。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按照“穩生產、保供給、控成本、防風險、提質量、穩效益”的要求,開展前瞻性研究,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建議、采取措施,助力行業提升運行質量和改善經濟效益;強化數據治理、促進數據立法、建立數據自信,為行業各項治理奠定數據基礎;組織行業開展多維度的對標挖潛,加強國際對標,拓展對標范圍,提高對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會員企業改善經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是積極研究和推進兩大基礎舉措,持續優化行業運行秩序和改善行業發展環境。在本輪會長單位巡回辦公的基礎上繼續聽取會員單位意見,盡快完善具體意見和方案,積極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協調,及時提出并不斷優化解決方案,促進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引導優勝劣汰、導向供需平衡。
三是持續推進三大改造工程,努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按既定目標完成改造計劃。一方面,積極籌劃和推進極致能效改造工程,另一方面,加強系統策劃,加速低碳發展整體布局,開展支撐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系統性低碳工作。
四是落實兩大產業發展計劃,努力夯實產業基礎,開拓產業發展空間。繼續落實和籌劃升級“基石計劃”,啟動以“材料升級和材料替代”為主要工作方向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全面加強上下游領域跨產業合作。同時統籌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海外資源開發項目跟蹤,分類指導持續推進國內鐵礦資源開發,建立集“找礦、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鐵礦石戰略保障機制。
五是協同推動關鍵技術產品創新,努力促進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加大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強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補短板、強基礎、促提升”,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鋼鐵材料和核心技術,主動爭取政策支持,推動行業氫冶金共性技術研發。落實企業研究院院長“上海共識”,選擇切入領域,試點共性技術協同研發機制等。
六是開展試點示范、推廣共性技術,努力提升行業智能制造水平。組織開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提升行動,通過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工作,繼續遴選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2023版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和優秀解決方案,組織數字化、智能化共性技術研發、推廣,推動全行業智能裝備、低碳節能、安全生產、現代供應鏈等數智化關鍵共性技術升級。
七是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努力維護和提升行業形象。充分發揮宣傳交流工作委員會的平臺作用,繼續加大行業正面宣傳力度,繼續推進《加強鋼鐵行業宣傳開展行業形象提升工程行動方案》落實,努力發揮行業宣傳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