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去年年末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就已有走低勢頭。對此,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有多方面原因。在經濟層面上,去年10月份以來PMI(采購經理指數)回落至榮枯線下后持續走低;在政策層面上,無論是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四季度例會,均對后續貨幣政策取向表述積極,市場對于降息降準等總量工具靠前發力的預期較強。在資金層面上,去年12月份以來流動性環境明顯改善,資金利率中樞回落至7天期逆回購利率附近,而同業存單利率在跨年后大幅下降。銀行間流動性市場的改善對債市形成了較強的支撐。
“此外,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增強,美債利率下行也對國內債券市場形成支持。”明明補充說。
從衡量流動性水平的市場關鍵指標DR007(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7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來看,梳理中國貨幣網數據可以看到,去年12月份,DR007均值為1.84%,貼近7天期逆回購利率(1.8%)水平,較去年11月份的均值1.97%下行0.13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截至1月8日,DR007則持續在1.8%以下運行,均值為1.78%。
東吳固收首席分析師李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降息降準預期支撐債市行情延續。1月份有很強的降息預期,疊加年初配置熱情強,部分機構搶跑,多頭占優,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同時,李勇認為,央行重啟PSL(抵押補充貸款)凈投放,帶來了資金面利好。PSL投放對基礎貨幣影響較大,一定程度上有寬貨幣的效果,推動收益率曲線下移。
央行1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份,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凈新增PSL3500億元。這也是自2023年2月份凈新增PSL17億元后,PSL再次凈新增。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日前在其發布的《盤點央行的2023|①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中披露,新增抵押補充貸款額度5000億元,為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發放“三大工程”建設項目貸款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也就是說,后續還有1500億元PSL待投放。
展望后市,明明預計,一季度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在降息的預期下在2.5%附近博弈。當前,進一步降息壓降實體經濟的實際融資成本仍有必要。同時,考慮到春節將至和銀行負債端壓力較大,不排除后續降準較快落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