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任務完成,一是強化極低成本管理思維,深化對標找差,提升指標水平。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以“已經實現的指標不降低、已經達到的水平不后退、已經取得的成績不喪失”為標尺,對重點難點反復沖鋒,爭取最好結果,做優做強主業。同時深入開展國外學巴鋼、國內學新興鑄管及先進民營企業,從先進企業汲取“營養”,與對標提升、班組小指標競賽等活動有機結合,開展關鍵工序、關鍵指標競賽,通過一級支撐一級,層層抓好落實,將各級各類小指標的量變積累成質變,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縮小與對標企業差距,最終實現追平乃至趕超。
二是嚴格落實一體化管控機制,守牢鐵成本優勢,釋放鋼后效率效益。“鐵前一體化”方面,鐵前系統主動適應外部市場變化,保持“礦鐵、煤焦、鐵焦”一體化管控不放松。
采購工作要采取差異化采購策略,充分利用首鋼集團采購平臺,以量換價,按照“短平快”思路“操盤”,確保外礦采購跑贏普指5美元/噸以上;焦化工序進一步提高冶金焦合格率,控制濕熄焦水分,優化配煤結構,降低冶金焦成本;煉鐵工序在確保高爐穩順運行的前提下,強化煤焦、礦鐵界面協同,將區域焦煤采購優勢轉化為焦炭成本、鐵成本優勢。“鋼后一體化”方面,鋼后環節要強化標準化操作,優化工藝操作,持續提效。鋼軋系統要以坯材銜接平衡為基礎,圍繞產能提升、冶煉周期、鐵水消耗、直軋率等關鍵指標開展攻關。煉鋼工序要鞏固提高標準化操作水平,進一步優化出鋼溫度、鐵水溫降等重點指標,同時不斷改善合金結構,降低合金成本;軋材工序要加強技術創新和工藝攻關,直軋三期對接完成后,進一步優化新的生產組織平衡,提升機時產量和成材率;銷售工作要堅持“以效定銷、以效定產”原則不動搖,按照當期各品種規格效益大小排序做好排產,維護區域市場引領地位,確保鋼材銷售價格跑贏市場,鋼材單利高于行業平均。
三是統籌規劃能源平衡,縱深推進“能耗雙控”,深入挖掘降本增效增長點。進一步補齊制約能源效益發揮的短板,助推“能耗雙控”向縱深推進。專業部門及早謀劃,生產單位系統梳理盲區與可挖潛點。加強煤氣平衡優化、節水降耗和各工序重點能耗指標,向行業平均水平看齊。
四是以新產品開發為抓手,推動技術創新成為第一競爭力,推進產品結構轉型,為降本增效尋找突破口。培養內部科研人才,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推動產品與工藝技術升級迭代,充分發揮創新工作室和集團技術資源,加強課題攻關,解決新產品開發中的“卡脖子”難題,促進產品結構轉型邁上新臺階。
五是強化資金管控,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助力降本增效。借鑒集團兄弟單位及標桿企業好的做法,推進“兩金”規模逐年下降,實現經營凈現金流入最大。開展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控,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