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首鋼京唐公司煉鋼作業部3#脫碳爐爐齡再創紀錄,達到7826爐,比原歷史記錄提高527爐。這是今年脫碳爐第三次刷新爐齡紀錄。至此,今年脫碳爐平均爐齡達到7417爐,比去年提高928爐。由于爐齡普通提高,今年減少計劃爐役一次,減少檢修成本1000多萬元。
3號爐2012年12月25日開爐,連續冶煉301天,累計煉鋼227余萬噸。在僅一年的服役期間,該部的品種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汽車板、家電板、管線鋼等高端產品增加,同時小批量、短澆次品種增加。這些品種成份控制的范圍小,要求轉爐具備良好的爐型,良好的頂吹、底吹效果。這給轉爐冶煉操作和日常護爐等帶來很大難度。
為提高爐齡壽命,保持冶煉過程穩定,煉鋼區成立了專題攻關組,由主任助理袁天祥牽頭,下設設備、工藝、操作、糕點護爐4個工作組。他們總結分析以往的經驗,確定關鍵控制點13個,制訂優化措施35條。他們改變以往冶煉300爐以上才注重抓護爐的做法,將關口前移,重點下沉。
優化砌筑工藝。砌好爐襯是提高爐齡的基礎。他們通過對以往爐役砌筑,和其他鋼廠的經驗進行分析測算,大膽對砌筑工藝進行了改進優化。首次采用了綜合砌筑方式,對冶煉中受到沖擊、侵蝕較大的熔池、耳軸、出鋼口等重點部位的磚型、材質進行了改進,提高了耐火強度。爐口主要受到熔渣和高溫廢氣的沖刷,爐帽主要受到碳的氧化和廢氣的沖刷,這兩個部位在清除廢鋼和加料時,他們在該部位采用了具有較高抗熱震性和抗渣性的鎂碳磚,并且開發新型噴涂料進行噴涂。縮小了砌筑間隙提高抗侵蝕性能。
穩定操作降低侵蝕。由于脫碳轉爐采用“半鋼”與“常規”兩種模式進行交叉冶煉,計算機自動控制的難度較大。如果溫度和成分的“命中率”低,就必須進行“后吹”、“補吹”。不僅影響冶煉周期,而且加劇鋼水對爐襯的沖刷侵蝕。煉鋼區成立了“降低轉爐碳氧積”六西格瑪小組,每天分析對當班的后吹、氧高爐次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制訂改進措施。并將“雙命中率”列為崗位評價的主要內容。他們細化措施,持續改進,使煉鋼終點控制水平持續優化。“雙命中率”由83%提高到89%。終渣TFe由21%下降到17.57,%,終點氧由610ppm下降到580ppm。低碳品種鋼的終點氧小于950ppm的比例由80.4%提高到95.7%,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優化措施降低成本。濺渣護爐是提高爐齡最有利的措施,由于半鋼”與“常規”交叉冶煉,并且采用少渣冶煉工藝,爐渣量少,成分變化較大,給濺渣護爐操作帶來很大壓力。作業長王建斌組織“首席技師工作室”成員,每天統計分析爐渣數量、成分、粘稠度等工藝參數,摸索不同條件下與濺渣時的爐型、爐溫、槍位、氮氣壓力和流量等護爐條件的對應關系,開發出適用于京唐300噸脫碳轉爐的新型稠渣劑。經過改質的爐渣附著力強,形成的保護層厚,提高了耐侵蝕能力。通過改進工藝,優化操作,加強日常檢測等措施,實現了爐身部位零噴補,全爐役噴補料單耗0.023千克/噸,比上個爐役降低0.26千克/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