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部門、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本鋼集團首次設備聯檢取得理想效果。同時,在能源管理方面,相關部門通過采取協調平衡能源介質,見縫插針調整能源配置,通力協作確保設施穩定運行等措施,為生產、檢修有序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聯檢中,為促進生產檢修有序推進,本鋼集團能源管理既要承擔保產保供職責,又要實現節能降耗目標,還要在產能、用能不均衡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平衡能源介質單位與用能單位不同步等矛盾,其難度可想而知。為此,能源部結合此次設備聯檢對煤氣、電能供需頻繁變更的實際,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
制訂能源協調平衡方案,提高制度執行力。在實際工作中,能源部充分發揮板材發電廠作為能源“緩沖閥”的調節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煤氣放散率,尋求煤氣、電能最佳平衡點。如當高爐、軋制產線檢修時,煤氣用量相對富裕,就要求板材發電廠全面啟動燃氣鍋爐,把煤氣“吃”進去;當產線陸續恢復生產,煤氣需求量變大時,要求板材發電廠少用煤氣,調整電能負荷,把煤氣“放”出來,實現保產保供目標。據測算,板材發電廠最多用煤氣量為70萬立方米/小時;最少時僅用煤氣量19萬立方米/小時,正是有了這個“緩沖閥”,在檢修過程中,煤氣放散率僅為1%,實現節能降耗目的。
見縫插針實施調度指揮,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能力。能源部與板材發電廠、板材供電廠、板材燃氣廠調度系統建立信息化指揮、協調、反饋機制,隨著能源用量的變化隨時傳遞信息,采取措施,解決突發應急問題。如能源部針對檢修項目工期排定能源工作計劃,但隨著個別檢修項目提前完成,調度指揮系統發揮“千里眼、順風耳”作用,及時傳遞信息,便于迅速變更能源計劃,在堅持原則性的同時,運用靈活性解決實際問題。
各部門、單位通力協作,增強降耗增效整體實力。在聯檢中,能源部與各單位一道向能源介質經濟運行要效益,在重要環節上,巧算經濟賬,最大限度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如板材發電廠“吃”進大量煤氣,造成自發電量提高,若仍實行多用自發電慣例,勢必造成電能的浪費?;诖?,各能源介質單位和用能單位通力協作,在盡量用足、用好自發電的同時,將部分富余電能變為上網電量,為盡量減少電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