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爐生產現場,一輛輛自動化推焦車、接焦車、二次推焦車默契地在高溫環境下精準作業,呈現出一幅繁忙卻井然有序的生產畫面。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環節,經過自動化技術改造后,現已全面實現無人操作。在此過程中,所有車輛均由中控調度系統發出的指令通過無線網絡傳輸至設備,智能調度系統對車輛全程把控,確保了生產流程的高效、安全和精準。
煉焦作業區現場負責人李柯表示:“這是我們團隊努力的結果。為了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技術人員深入學習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操作原理,積極參與每一次的調試與優化。”通過不斷調整與改進,項目最終順利完成,成功打破了行業技術瓶頸,實現了焦爐車輛的全流程自動化。
調試階段,煉焦作業區的技術人員始終堅守崗位,逐一解決系統中的技術難題。“每個焦爐號的推焦車和接焦車都需要精準對位,這個過程需要不斷記錄、調整、糾正偏差。”調試工程師劉杰回憶起當時的緊張場面時,仍顯得興奮。“特別是在自動走行功能的調試過程中,必須確保每個車輛按照正確路徑行駛,偏差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得到修正,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煉焦作業區作業長羅進介紹,項目實施的關鍵之一是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應用。通過耐高溫光纖和讀碼器的結合,焦爐車輛可以準確地完成每一步的定位,確保了無人模式下的高效運行。“在項目初期,我們就發現傳統的定位方式存在一定的誤差,通過智能定位技術的優化,我們最終實現了對每個焦爐車輛的精準控制。”
此次自動化系統的成功應用,極大提升了作業效率,同時也強化了安全性。在安全方面,焦爐車輛的防撞保護系統通過實時獲取現場數據,構建位置圖像,并預測碰撞距離,有效避免了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現場工作人員在無人模式下,可以將精力集中于系統監控,及時發現并處理隱患。此外,項目還引入了AI圖像識別技術,對車輛周圍環境進行智能識別。通過建立探測、識別、定位系統,智能化操作系統能夠提前發現安全隱患,自動停機并通過語音提示提醒操作人員,進一步保障了生產安全。
羅進指出:“通過自動化系統的調度,我們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能夠實現對生產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和實時調整,確保每個細節都符合質量標準。未來,隨著智能化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周口基地將不斷提高自動化水平,為鋼鐵行業的智能制造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推動特鋼行業的持續升級。”
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展示了周口基地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創新和領先優勢,也為整個鋼鐵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未來的鋼鐵生產將更加智能、高效、綠色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