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大年初二,下午3點15分,馬鋼長材事業部大H軋鋼甲作業區作業長朱巧軍早早來到了班組。休息室內,喜慶的對聯和窗花烘托著節日的氛圍。經過班前交接和安全生產交底,朱巧軍和工友們互道祝福后,便投入了現場工作……
為保訂單交付,生產一刻不能停。跟著朱巧軍的腳步,記者來到長材事業部大H型鋼產線生產現場,這里軋機轟鳴、鋼花飛濺,繁忙的生產景象比熱浪更火熱。
盡管班前會后朱巧軍已經照例到各工序查看過生產和設備狀況,但此時他仍牽掛著一項重點任務——保證軋件整條冷卻一致性。
來到軋機主操控室,朱巧軍細致地觀察軋件在UF的咬入、軋制和拋尾速度,并記下一串數據,“要確認軋件拋尾速度與軋制速度是否一致,這是保證軋件整條冷卻一致性的前提和關鍵,也是我們近期想出的‘金點子’。”
原來,該產線職工在之前的生產中發現,由于拋尾后速度下降,十定尺組產時軋件的最后一定尺在冷卻過程中容易彎曲,從而與其他定尺不一致,進而影響物流運輸的穩定順行。“細節決定品質,小事不小。”大家集思廣益、積極應對,通過提升拋尾后輥道速度,確保了冷卻均勻,提高了軋制節奏,實現了高效生產。
“根據生產計劃,今晚11點,當前規格將生產結束,進行下階段換輥。我們要抓好當前生產規格的各項細節,爭取能夠一小時多軋制一支鋼,從而提前換輥,為下個規格的生產創造更好條件。”朱巧軍仔細叮囑工友。
當晚10點40分,當前規格生產結束,比原計劃提前20分鐘換輥。
當天,大H型鋼產線交出了產量3441.5噸、各項指標優異的硬核“成績單”。拿著新出爐的生產報表,朱巧軍欣喜表示:“春節假期,我們將全力趕制訂單,把更多優質型鋼產品盡快送到客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