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保障夯實冶煉根基
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該廠自年初便建立了三位一體原燃料保障體系。原燃料管理部門提前鎖定優質資源,質檢團隊24小時駐守原料場,生產調度實施日跟蹤、周分析動態調控機制,確保全廠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高爐需要什么料,我們就能配什么料。”在封閉式C型原料場內,原料區域工程師廖勇自信地說。他指揮操作人員把焦煤按廠家不同類型分堆整理,同時詳細介紹如何動態配礦,抓好保供操作,使配煤精度穩定控制在±0.5%以內。廖勇介紹說,混勻造堆團隊成員采用分層平鋪法,優化高粉配比,將燒結礦鋅負荷降低15%,為高爐均衡穩定生產奠定基礎。
該廠焦化分廠今年對入廠煤種開展140余次巖相分析和小焦爐實驗,外供焦炭的熱反應強度合格率達100%;通過動態調整配煤方案,焦炭硫分持續下降,較去年年底降低19.5%。目前,焦化分廠的全焦凈成本、煤氣單耗等主要技經指標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精準調控鍛造高產內核
1號高爐爐臺上,1400攝氏度的渣鐵流以每分鐘超過3噸的流量噴薄而出。兩塊碩大的顯示屏上,不斷變化著風量、風壓等參數。該廠一高爐作業區作業長曾中興心無旁騖,專注觀察渣樣。曾中興是西昌鋼釩的“金牌作業長”,在去年創造了投產14年來高爐利用系數的最好成績,還獲得2024年度鞍鋼集團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稱號。
曾中興介紹說,去年三座高爐都吃過爐溫的虧,爐溫合格率不高影響了爐況順行。今年年初,該廠生產技術室牽頭成立高爐專項技術攻關組,以“爐溫就是生命線”為核心,每月復盤分析,建立跟蹤臺賬,制定應對策略,完善“紅黃藍”三級預警機制;超規定范圍爐溫的取樣檢測縮短至30分鐘;當爐缸熱負荷指數波動超過5%時,系統自動激活報警,指導倒班作業長在15分鐘內迅速完成調整。這種快速響應機制使爐溫合格率較去年年底提高了7%。
面對復雜的原燃料條件,該廠創新實施一爐一策,保障大風量、高富氧、大噴煤,強化冶煉生產。為調整爐料結構,2號高爐將球團比例動態調整至45%至60%,配合其他物料平衡造渣制度;3號高爐配合矩陣多環布料,運用梯度富氧技術,調節精度超預期。這樣的精細化操作,使三座高爐的焦比降低了7.1千克/噸。
技術創新驅動提質增效
在2號高爐風口平臺,新投入使用的陶瓷噴煤槍的角度和深度經過精心優化后,使煤粉利用率提高了11%,單日噴煤量提高100余噸;三高爐作業區技術人員開發的冷卻調控模型,能根據爐缸溫度變化,及時調節水流量,將冷卻壁溫度穩定在理想區間。這些技術創新,有效保障了爐況穩定,為高爐經濟冶煉提供了有力支撐。
該廠燒結球團分廠區域工程師鐘鳴介紹道,加入高比例球團進行高爐冶煉,利于調整爐料結構,顯著提高冶煉效率。燒結球團分廠自產球團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促進了生鐵成本持續降低。為應對三座高爐的不同需求,球團工序通過動態調控,增強造球盤的生產適應能力,拓展了高爐球團配比調整范圍。截至目前,該廠使用球團比例已達國內領先水平。
陳利說道,為推進高質量發展,該廠將聚焦鐵鋼界面效率提升,構建大煉鐵模式,組建7個專業攻關團隊,推進鐵焦燒一體化聯動和跨工序數據共享,力爭在多項技經指標達歷年最優水平基礎上,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