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表示,已與中國一家造船廠簽署2.75億美元合同,建造四艘大型鐵礦石貨輪,以降低成本。時下鐵礦石價格已跌至21個月低點,FMG在鐵礦石利潤大幅降低之際仍投資建礦石貨輪,目的只有一個,通過自有船只降低運輸成本,配合擴產繼續搶占鐵礦石市場份額。
2013年12月份開始,國際鐵礦石價格開始高位回落。普氏62%鐵礦石指數從140美元/噸高位開始走低,截至2014年6月16日已經跌至89美元/噸,跌幅將近36.43%。雖然鐵礦石利潤隨價格不斷走低,但國際礦業巨頭繼續全力擴產。
2014年4月份,必和必拓已將本財年產量目標上調至2.17億噸,并預計未來增至2.6億~2.7億噸。力拓在澳大利亞運營的鐵礦石年產能已較預期計劃早兩個月提高至2.9億噸,并預計2017年前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年產能將達到3.6億噸。巴西淡水河谷前4月,對外總發貨量為8864萬噸,同比增長10.01%。
對于價格下跌,而產量不斷擴張怪圈,力拓首席執行官山姆•沃爾什曾對此解釋稱,當前鐵礦石價格的下跌會打擊力拓的競爭對手,對力拓來說或許是有益的,力拓的生產成本相當低,目前是20美元/噸。
根據澳大利益媒體公布的各大礦商損益平衡現金成本來看,力拓為43美元/噸,必和必拓為45美元/噸,而FMG、BC鐵礦和阿特拉斯鐵礦公司,則分別高至72美元/噸、70美元/噸和82美元/噸。
山姆•沃爾什表示,鐵礦石價格如果下跌到80美元/噸的價位,很多力拓的競爭者都將消失。
實際上,FMG造船只能算是后來者,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公司都早已投資自有船只。
2008年初,力拓耗資3.15億美元購買3艘能載運25萬噸鐵礦石的大型船只,開始組建鐵礦石運輸船隊,資料顯示至2014年力拓下屬船隊已經擁有17艘散貨船。2010年,必和必拓向韓國現代重工訂造6艘新海岬型船,激活組建自有船隊計劃。淡水河谷為降低運費更是熱衷于大型船舶建造,2008年8月,中國熔盛重工與巴西淡水河谷在上海簽訂了建造12艘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的合同。
業內人士表示,幾大礦商無論是擴產還是造船或許就是為了利用自身的規模和成本優勢,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擠垮競爭對手。咨詢機構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表示,鐵礦石價格急劇下滑,可能迫使中國關閉多達8000萬噸國內產能,占整體年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