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該礦深入踐行“六種發展理念”和“九個兩手抓”工作思路,積極落實礦山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發展貢獻度,有力地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和降本增效向縱深發展。1至5月份,該礦采剝總量超計劃210萬噸;鐵礦石產量超計劃10萬噸;鐵精礦產量超計劃5.5萬噸;降本增效1.23億元;實現利潤6.74億元,超計劃1.83億元。
面對產量計劃超設計、選礦超歷史水平的巨大壓力,以及綜合品位降低,大量低品位礦入選等困難,該礦從大局出發,迎難而上,理清工作思路,明晰發展目標和方向,以為煉鐵提供優質產品為宗旨,以扭虧增效和轉型升級為主線,不斷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發展貢獻度。圍繞打造國際一流鐵礦山的宏偉目標,該礦全面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網絡問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全礦職工的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把廣大職工的思想統一于“六種發展理念”和“九個兩手抓”工作中,把行動落實到確保實現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上來,形成全員自我加壓挑重擔,群策群力渡難關的良好氛圍。
實現目標,落實保證措施是關鍵。該礦在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確保生產持續穩定的同時,把優化生產組織、提質增產作為實現生產目標、推進工作全面發展的立足點。在采礦生產上,堅持以準時化生產為主線,一方面通過優化生產布局,調整好采場時空關系,合理編制采掘計劃,增加開拓礦量,穩定現有生產能力,實施準時化生產以來,日均增加產量1.5萬噸;另一方面加快二期擴建工程進度,力爭全年完成剝巖量3900萬噸以上,確保礦石后續生產能力。在選礦生產上,重點強化了選礦設備升級改造,全面提升各個環節能力,力爭年末實現選礦處理量達設計。在質量管理上,以煉鐵需求為標準,通過完善工序質量管理,實現道道工序出精品,為煉鐵生產提供優質服務。1至5月份,鐵精礦輸出一級品率98.57%,超計劃2.57%。
向管理要效益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該礦創新管理模式,圍繞績效管理、TnPM管理、機旁備件管理、物質供應管理等重點工作,成立12個專業組,對作業區進行集中檢查,綜合評價,不斷提升管理空間,總結提煉的“2+9管理模式”成果獲得第八屆全國優秀企業管理成功案例獎。在深化全員成本目標管理過程中,該礦建立了工序成本責任和目標體系,優化工序環節管理,實現系統創效;建立物耗管理、單機臺核算等十個功能模塊的成本管控體系,使職工成為成本管理中心;嚴把材料備件消耗關,實行作業區間材料、備件集中審核,清倉壓庫,減少資金占用;嚴格事故成本考核,實現生產經濟運行。通過實施GPS、GIS、牙輪鉆GPS精確定位系統、油量遠程監控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完善管控一體化系統、設備管理信息化系統,推動管理手段向智能化方向轉變,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輸送作業區針對尾砂渣漿泵檢修成本高居不下的問題進行立項攻關,延長了機臺過流件使用壽命,年節約資金173萬元。今年以來,該礦共實施76項降本增效措施,預計年創效1.5億元。
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是該礦生產經營取得突破的關鍵因素。該礦通過深入開展具有齊礦特色的十大品牌創建活動和以十項管理創新為載體的課題攻關活動,拓展了降本增效和管理升級空間,凝聚起職工“開采有限礦石,創造無限價值”的正能量。圍繞降本增效、技術改造、創新登高等十個“共產黨員工程”重點項目,以李偉黨員奉獻保產、張志科電動輪技術改造、王曉雙青年創新登高為代表的十支奉獻攻關隊活躍在生產一線,把“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活動落實在具體實踐中,創效益2000多萬元。該礦廣大職工踴躍參與先進操作法大講堂活動,今年以來,征集職工先進操作法36項,其中3項獲評礦業公司先進操作法,浮選工張宇志總結的“一聯系、三調整”操作法被評選為集團公司先進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