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社會責任推進綠色崛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強烈期待呼吸清潔空氣、享有藍天白云、感受溫暖陽光。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大的經濟問題、民生問題、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事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作為以第一產業為核心的重工業城市,太原一直面臨環境治理的嚴峻問題。而始建于1934年的太鋼是山西省集鐵礦山采掘和鋼鐵生產、加工、配送、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在地理位置上處于太原市的上風向,污染物排放對太原市空氣質量的影響較大。太鋼集團迎難而上,始終把節能環保作為企業的戰略重點和發展基石,超前謀劃,率先行動,走出了一條鋼廠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中國鋼鐵業除了突出面臨產能過剩壓力和資金壓力外,還有環保壓力。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指出,太鋼這些年在環保問題上見勢早、行動快、效果好,為太鋼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太鋼能不能繼續走在行列前邊,在環保上走得更快一些,直接關系到太鋼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如今,走進太鋼渣山公園、4350立方米高爐平臺、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中心、2250毫米熱軋生產線、不銹鋼寬幅生產線及不銹鋼工業園參觀,這就是太鋼“廠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優美環境。近年來,太鋼把廠區環境綠化、美化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太鋼實施拆舊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開展了大規模的廠容環境整治工作。
太鋼堅持綠色發展,全力建設創造價值、富有責任、備受尊重、綠色發展的都市型鋼廠,自主集成國際先進的循環經濟工藝技術,在冶金行業率先建立起了貫穿全流程的節能減排新模式,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工業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的100%循環利用,成為我國都市型鋼廠綠色發展的典范。在“鋼廠與城市是和諧發展的共同體”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采取切實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勇于承擔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社會責任,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所接納、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積極服務城市建設,推動由企業小循環走向社會大循環,促進鋼廠與城市的融合,探索出一條都市型鋼廠綠色轉型發展的新道路。
作為一個典型的身處城市中的鋼鐵企業,太鋼思考更多的是和這個城市的關系,能為這座城市做些什么。目前,太鋼每年為城市提供集中供暖熱源1400多萬平方米,同時,加快推進消納處理廢舊汽車、塑料、輪胎、電池等城市廢棄物的消納處理,不銹鋼特色產品廣泛應用于城市交通、建筑、日常生活各個領域。太鋼已成為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現了與城市的和諧發展。
李曉波說:“作為具有良好社會責任感的鋼鐵企業,我們更應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持續提升節能減排水平,推動太鋼綠色發展由優秀向卓越邁進,為建設美麗中國增色添彩。”
堅持改革創新驅動綠色發展
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的太鋼曾經有“治渣英雄”李雙良用辛勤樸實的勞動搬走了渣山,改變了太鋼環境。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李雙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污染嚴重的渣山變成了今天花團錦簇、環境優美的大花園,開啟了太鋼“綠色發展”的先河。
對一家有著近80年歷史的老廠,在環境污染問題備受關注的今天,鋼鐵企業要如何實現綠色發展和轉型?太鋼實踐證明,建立健全綠色轉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秉承“以綠色制造發展企業、以綠色產品服務社會、以綠色企業融入城市”的發展之路。2009年,太鋼鄭重將“綠色發展”寫入公司的戰略目標中,從戰略層面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如今,太鋼率先集成世界最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形成了完整的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焦爐煤氣脫硫脫氰制酸、高爐沖渣水余熱回收、飽和蒸汽發電、膜法污水處理、鋼渣肥料制造等節能技術填補了行業空白。在行業內率先啟動PM2.5減量工作,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主要指標行業領先。太鋼還加快由自身的小循環向城市和社會的大循環轉變。
太鋼倡導“聞新則喜、聞新則動、以新制勝”的創新理念,堅持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雙輪驅動,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銹鋼工藝和產品專有關鍵核心技術,帶動了不銹鋼產業技術進步;著力開發“高、精、尖”不銹鋼產品,推動了民族不銹鋼工業的發展。
今年5月28日,第一個冷軋卷在太鋼不銹鋼冷連軋生產線成功下線,標志著太鋼在冷軋不銹鋼工藝技術上實現了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的新飛躍。該項目為山西省重點工程,集成了世界多項先進工藝技術、環保技術和裝備,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創新,成為世界上工序集成度全且高,節能環保效果優的不銹鋼冷連軋生產線。
“有了創新,才有創造;有了創造,企業則強,國家則強。在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搶得先機,必須從模仿者成為領跑者。”李曉波如是說。
礦渣超細粉生產線,可同時處理不銹鋼和碳鋼除塵灰的全功能冶金除塵灰資源化裝置,不銹鋼廢混酸再生處理系統,國內第一套焦爐煤氣脫硫脫氰制酸系統、高爐沖渣水余熱回收技術、采用活性炭技術對燒結機煙氣進行脫硫凈化的裝置、不銹鋼尾渣肥料生產線……節能環保水平領先的背后,無疑還是創新的驅動。
在從下水道污濁惡臭的污水,經過復雜的工藝處理,變成了可以飲用的清水。水處理車間負責人稱,太鋼先后建成膜法水處理、中水深度處理、生活污水處理、廢酸回收再生利用等一大批新型污水處理工程,工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8%以上,噸鋼1.5噸新水的消耗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李曉波說:“回顧太鋼近年來綠色發展的歷程,改革創新貫穿著始終。我們充分發揮自主創新優勢,保持了工藝裝備的世界領先,實現了綠色制造、清潔生產,打造了以節能、高效、長壽為特征的綠色產品集群,開發了大批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助推國家產業升級和環境治理。”
致力節能環保催生綠色產業
節能環保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企業的責任和機遇。
近年來,太鋼加大淘汰落后產能、技改升級力度,從源頭推動節能減排;實施節能環保項目,全面治理廢氣、廢水、廢渣,建立全流程節能減排模式,形成了氣態、液態、固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優化品種結構,開發節能、長壽型產品;通過處理城市污水、供給城市熱力和煤氣等,建立了大循環體系,使鋼廠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輸出自主節能減排技術,綠色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成為冶金行業綠色發展典范。
太鋼綠色發展路徑十分清晰,環保指標名列行業前茅,循環經濟取得了重要成果,實現了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當前,鋼鐵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節能環保是太鋼生存的前提、發展的基礎。太鋼先后投資100多億元,自主集成國際先進的循環經濟工藝技術,在冶金行業率先建立起了貫穿全流程的節能減排新模式,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工業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二次能源年回收利用率占到總能耗的48%,主要節能減排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我國不銹鋼尾渣產生量2010年約300萬噸,并且以年均25%速度遞增。由于缺乏有效利用技術,大量不銹鋼尾渣處于堆存狀態,造成極大的環境壓力與資源浪費。太鋼的“不銹鋼尾渣綜合利用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中,不銹鋼尾渣濕法選取金屬生產線已于2012年底帶料熱負荷試車成功并開始生產,為不銹鋼尾渣干燥、肥料生產線提供了原料;不銹鋼尾渣干燥、肥料生產線已于2013年底投產;鋼渣微粉生產線、鋼渣路基材料生產線也已基本建設完畢,并于日前投入試生產。
下一步,太鋼將推進公司綠色發展再提升,進一步完善環境管理體系,構建綠色供應鏈、綠色產業鏈。將強化節能減排先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優化生產工藝和操作運行方式,積極策劃實施新的節能減排項目,突出加強污染點源治理,引領現代鋼鐵生態化制造潮流。大力營造環保文化氛圍,引導全員增強環保意識,履行好崗位環保責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為改善環境盡心盡力。
站在新的起點,太鋼人正奮力超越優秀、邁向卓越,把太鋼打造成全球綠色鋼廠的典范,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