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治污監管難度大
從污染治理角度看,油品污染治理思路是比較清晰的。我國油品供應處于壟斷狀態,石化企業把關,流通中的油品質量將有明顯提高。通過市場制度設計,汽車尾氣細微顆粒會有所下降,汽柴油排污量將有明顯下降。而鋼鐵行業的污染治理,問題顯得復雜的多,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需要搞清楚的問題是,鋼鐵行業的治污難點在哪里?
鋼鐵企業污染治理,只能從生產環節監管入手。環保監管難度在于,鋼鐵企業生產分散,特別是華北地區中小鋼廠眾多,環保工作開展難度更大。這些年民營產能擴張較快,相關機構發布統計,2012年河北省內12家鋼廠今年新增高爐總容積24960M3,新增總產能2580萬噸,擴張產能中全部為民營鋼廠。目前,產量規模已經占據主要部分,2013年年初,分企業類型統計,河北省內共有國有控股鋼廠11家,總產能7750萬噸,占全省總產能的30.91%,其余均為民營或民營控股企業。
中小鋼廠能逆勢擴張,主要有較強盈利能力。個人分析,中小鋼廠有兩個優勢,一是人力等綜合成本低;二是也存在環保成本低因素。現在,實現“綠色鋼鐵”的難點不是技術,而是成本。比如,粉塵排放治理,通過當前鋼廠普遍采用的布袋除塵器等技術,可以實現99%的粉塵回收,其余0.49%會通過煙囪排放,只有0.32%通過無組織排放。粉塵回收,大型鋼廠做的較好,但是部分中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故意停開或少開除塵設施,甚至夜間偷排,為的是節省成本。整體來看華北地區大型鋼廠環保措施還是比較到位的,而中小鋼廠環保監管困難,這也是行業主要污染源,因此,中小鋼廠將是中央政府和當地主管部門的重點控制目標。
調節企業運營成本控制污染排放
灰霾天氣給政府施加了壓力,促使政府出臺各項政策,加快治理華北地區鋼鐵企業污染問題。
首先,控制產能。隨著環首都地區控制污染工作加強,河北等地中小鋼廠面臨淘汰的危機,今年4月份,工信部公布了首批45家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鋼企名單,包括河北鋼鐵(000709,股吧)集團和首鋼集團旗下鋼企在內的河北省鋼鐵企業無一上榜。河北省政府面臨著較大壓力,確定鋼鐵行業的整頓計劃,提出到2017年年底鋼鐵產能削減6000萬噸。未來,河北省整肅鋼鐵行業,必然將重點放在中小鋼廠,中小鋼廠存在生存危機。
鋼鐵企業治理方面,未來在政府采購的市場化手段會多一些,途徑是增加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運營成本,削弱市場生存空間。目前來看,政府可用的工具包括稅收、電力、信貸等方面。
政府在加快推進環保稅,準備用環保稅代替排污費。2013年5月份,國家有關部門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送達鋼鐵、電力、有色、煤炭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相關協會。作為取代現行排污收費的新稅種,環保稅將二氧化碳排放稅納入其中;污染物排放稅則較現行排污收費有所提高。現行的排污費,屬于收費范疇,在征收、使用過程中,有著“應征未征”、“擠占挪用截留”等情況,而一旦上升到稅收制度層面,環保稅就有了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特點,為中小企業戴上緊箍咒。還有學者認為,避免地方政府維護地方GDP利益,防范空置環境稅,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較窄的稅率,為地方政府留下較小的自由裁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