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中央政府也要注意,環保稅使用要堅持全額返回到環保治理環節,鼓勵鋼鐵企業提高節能環保水平,達到粉塵、廢水等方面的減排。環保稅的初衷是治理環境,警惕地方政府將其變成新的增稅點。而且,我國稅賦水平已經不低,2012年全國GDP總量大概是52萬億元,總共稅收收入約是10萬億元,稅費比例接近20%,稅賦負擔比發達國家重。
一旦環境稅開始征收,對中小鋼廠影響明顯,會有相當數量的鋼鐵企業在環保壓力下退出生產。有資料顯示,啟用環保設備,每生產一噸鋼需要增加100元以上環保設施運行成本;而不啟用環保設備,一個中等規模的鋼鐵企業每年可減少上千萬元的成本。據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河北省鋼鐵企業噸鋼利潤僅85元。
政府在制度上要鼓勵企業有社會責任感,提高環保意識,來懲罰排污企業,大力度獎勵減排企業。這需要留有較大比例獎勵,返還給減排成效好的企業,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來減少因環保稅抬升了整個行業的生產成本的代價。如果只征收,不返還或者少返還,環保稅必然增加行業生產成本。特別是現在噸鋼利潤率偏低、鋼廠高負債率運行,企業承擔稅賦能力低,企業將增加成本轉嫁到下游,這樣的話,最終環保稅只變成了政府增收,將失去提升企業減排的示范作用,就失去了環保稅的宗旨。
除了征稅,短期來看,行之有效的是直接提高不合格企業的生產成本。目前,政府正在做相關工作,2010年開始,工信部開始進行鋼鐵行業規范,今年公布了第一批45家合格企業,2012年合計粗鋼產量3億噸,占全國產量的41.1%,今年年底將公布第二批名單。隨著合規企業陸續入圍,政府通過差別電價、銀行信貸收緊等政策,來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其中,電力是個立竿見影的工具。由于經濟增長、稅收等方面的考量,地方政府限制鋼鐵企業生產的動力不足。這樣,中央政府利用全國電力部門的一定獨立性特點,各級電力系統的官員受中央政府和本系統任命,通過對非規范企業增收高耗能電價,運行市場手段,來調節企業成本。
最后,建議大型鋼廠關注高端品種產能過剩問題。多年來政府鋼鐵產業政策傾向實際上是支持板帶材,限制建材,大型鋼廠上馬了大量的板帶材項目,2004年~2011年這7年間,我國冷軋薄板產量年均增長達到21.3%,在2012年冷軋薄板產量達到了2561萬噸。而建筑類鋼材在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長的刺激下基本保持了較為穩健的增長狀態,產品銷路通暢,開工率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不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盈利也好于板材品種。未來一段時間,受環保和淘汰落后影響,華北地區小型鋼廠必然受到打壓,但它們的產品并不是過剩產品,建筑鋼材市場將形成一定的空缺。建議大型鋼廠做好準備,借助著減排和建材品種產品升級之力,適當調整生產線,開發生產拉伸、彎曲等性能高的建筑品種,開拓較大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