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鋼鐵集團唐鋼熱軋部以產線對標為重要抓手,不斷改善優化成本結構,成本控制能力持續提高,競爭優勢不斷提升。上半年,實現挖潛增效18467萬元,噸鋼工序成本累計比去年平均水平降低51.2元,噸鋼鋼軋兩區加工費用達到650元以下,為行業領先水平。
原料結構"菜單"里剔除"高檔菜"
"在原料結構優化方面,我們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對標讓我們眼界更加開闊,越來越多的低成本原料燒出了'高檔菜'的味道。"該部部長宋嗣海表示。
熱軋部與漣鋼、通鋼、武鋼和鞍鋼等同行業先進的同類型生產線對標,在優化成本結構方面大做文章。"對標后,生產SS400品種時,我們顛覆了傳統的冶煉工藝,用硅脫氧模式代替原有的鋁脫氧模式,降低了貴金屬鋁的消耗。"談起優化成本結構,生產技術科科長郝占全言語中透著喜悅。2月份,在與漣鋼對標后,技術人員認真分析該部現有鋼種成分,在滿足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對冷軋料酸熔鋁和SS400錳含量進行了調整。試驗成功后,在轉爐和精煉工序全面推廣,上半年降本430多萬元。
把低成本原料烹出"高檔菜",該部各工序紛紛秀出絕招。7月29日下午5點,該部轉爐車間操槍工李文斌將石灰石投加到稱量斗后,專注地觀察爐口化渣情況,適時投加石灰石。通過對標學習,轉爐煉鋼使用石灰石替代了部分石灰,上半年,造渣成本降低了450多萬元;精煉工序通過采用螢石粉及熔渣劑代替螢石作為造渣助熔劑,上半年降本48萬元。產線對標給熱軋部優化成本結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標后,職工的成本意識越來越強,降本的法子也越來越多。"轉爐車間主任胡慶利介紹說。職工們根據爐況運行情況,反復揣摩不同冶煉狀況下成本最低的操作模式,不斷調整工藝參數,實現過程控制數據化,促進成本降低。同樣是一種原料,冶煉鋼種不同,用量也隨著調整,目的就是降成本。例如,冶煉中碳鋼時,渣中氧化鎂含量控制在7-8%范圍內;冶煉低碳鋼時,渣中氧化鎂含量控制在8-9%范圍內。
關注過程是實現成本優化的重要因素
"成本結構是一個企業的成本意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的綜合體現。從過去的關注結果到現在的關注過程,對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精準控制,不斷提高生產管控水平,進而降低成本。"在深入推進產線對標工作中,熱軋部深刻認識到過程控制對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設備管理是提高生產管控水平的基礎。今年以來,熱軋部實行設備功能精度維護制度,使設備管理由過去重點關注事故變為重點關注設備運行效果。以提高工藝精度和設備功能聯鎖為突破口,制定設備精度和功能聯鎖管理標準和分步實施計劃。建立健全"負面清單"和"預案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設備運行效率。"與先進企業對標后,我們更加關注設備運行質量,深入研究設備運行規律,今年以來,設備故障率同比降低了18.2%。"軋區點檢中心主任張毅勃介紹。
7月30日上午9點,熱軋部精煉車間1#LF爐丙班主控工陳佳琛正在電腦上操作稱量系統。他將錳含量精確控制到0.16%,滿足鋼水成分要求的同時,物料消耗降到了最低。今年以來,熱軋部進一步加強關鍵工藝點的過程控制,完善崗位標準化作業計劃,更加關注每一個操作步驟的準確性,崗位標準化作業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工序管控水平的提升,為優化成本結構打牢了基礎。
針對成本結構存在的差距,熱軋部全面推行精益生產,以焦點課題的形式對影響成本降低的關鍵指標強力攻關,制定了23項系統優化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在關鍵崗位不斷完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特別加強了質量成本的過程控制,今年以來,共確定了減少板坯氧化鐵皮燒損、提高平整線薄規格成材率、減少連鑄異常坯的切損等十余項焦點課題,對重點項目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及相應的作業指導書,促進了質量成本持續改善,上半年質量成本較去年平均水平降低550萬元。
提升成本優勢的軟實力
通過產線對標,熱軋部愈發意識到人才在優化成本結構中的重要性。他們通過一系列激勵機制不斷激發人才的降本潛能,一方面將獎金分配形式改變為全員績效考核,另一方面推行崗位技術創新機制。
在與通鋼對標后,熱軋部進一步完善了全員績效考核實施細則。但目的不在考核,而是把其作為激發職工工作積極性的激勵手段。"各項指標的制定尤其是成本等關鍵指標,完全由各車間職工討論通過,大家認可后推行起來非常順暢,成本控制能力提高水到渠成。"該部負責績效考核的人力資源科王紅麗如是說。
成本作為該部二級考核的關鍵指標,權重占各車間總指標的50%以上,足見該部對降成本工作的重視程度。"我們在制定考核指標之初,有職工提出軋制薄規格產品售價高,但能耗較高,完成班組成本指標難度大。車間綜合考慮職工意見后,采取減薄小指標獎勵的'優惠政策'。既鼓勵職工的減薄積極性,又兼顧到班組能源指標的完成。"7月30日,1810線生產現場,軋二車間副主任尹國強介紹。上半年,該車間生產2.0mm以下薄規格板卷34.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幅達30.2%,工序成本降低1913萬元。
全員崗位技術創新作為另一個激勵手段在熱軋部優化成本結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按照創效額的10%為崗位技術創新提案人頒發獎金,最高獎勵額度為10萬元。即便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熱軋部仍然撥專款進行獎勵,這一機制極大地激發了職工的創效降耗熱情,創新之"花"遍地開放。上半年,該部21項創新提案,降低成本5000多萬元。
以前,精煉車間更換上水口程序繁瑣,工作量大,還影響大包的使用壽命。今年初,職工韋剛研制了一種新型鋼包上水口在線更換快速拉拔器,經過多次改進,于4月初正式投入使用,在降低人工成本和電耗的同時,還提高了鋼包蓋的使用效率,年可降本150萬元。在7月19日該部例會上,韋剛作為崗位創新提案人獲獎勵1.5萬元。他喜不自禁地說:"有了這種激勵機制,我們降本'發明'的積極性就更加高漲了。"
原料結構"菜單"里剔除"高檔菜"
"在原料結構優化方面,我們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對標讓我們眼界更加開闊,越來越多的低成本原料燒出了'高檔菜'的味道。"該部部長宋嗣海表示。
熱軋部與漣鋼、通鋼、武鋼和鞍鋼等同行業先進的同類型生產線對標,在優化成本結構方面大做文章。"對標后,生產SS400品種時,我們顛覆了傳統的冶煉工藝,用硅脫氧模式代替原有的鋁脫氧模式,降低了貴金屬鋁的消耗。"談起優化成本結構,生產技術科科長郝占全言語中透著喜悅。2月份,在與漣鋼對標后,技術人員認真分析該部現有鋼種成分,在滿足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對冷軋料酸熔鋁和SS400錳含量進行了調整。試驗成功后,在轉爐和精煉工序全面推廣,上半年降本430多萬元。
把低成本原料烹出"高檔菜",該部各工序紛紛秀出絕招。7月29日下午5點,該部轉爐車間操槍工李文斌將石灰石投加到稱量斗后,專注地觀察爐口化渣情況,適時投加石灰石。通過對標學習,轉爐煉鋼使用石灰石替代了部分石灰,上半年,造渣成本降低了450多萬元;精煉工序通過采用螢石粉及熔渣劑代替螢石作為造渣助熔劑,上半年降本48萬元。產線對標給熱軋部優化成本結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標后,職工的成本意識越來越強,降本的法子也越來越多。"轉爐車間主任胡慶利介紹說。職工們根據爐況運行情況,反復揣摩不同冶煉狀況下成本最低的操作模式,不斷調整工藝參數,實現過程控制數據化,促進成本降低。同樣是一種原料,冶煉鋼種不同,用量也隨著調整,目的就是降成本。例如,冶煉中碳鋼時,渣中氧化鎂含量控制在7-8%范圍內;冶煉低碳鋼時,渣中氧化鎂含量控制在8-9%范圍內。
關注過程是實現成本優化的重要因素
"成本結構是一個企業的成本意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的綜合體現。從過去的關注結果到現在的關注過程,對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精準控制,不斷提高生產管控水平,進而降低成本。"在深入推進產線對標工作中,熱軋部深刻認識到過程控制對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設備管理是提高生產管控水平的基礎。今年以來,熱軋部實行設備功能精度維護制度,使設備管理由過去重點關注事故變為重點關注設備運行效果。以提高工藝精度和設備功能聯鎖為突破口,制定設備精度和功能聯鎖管理標準和分步實施計劃。建立健全"負面清單"和"預案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設備運行效率。"與先進企業對標后,我們更加關注設備運行質量,深入研究設備運行規律,今年以來,設備故障率同比降低了18.2%。"軋區點檢中心主任張毅勃介紹。
7月30日上午9點,熱軋部精煉車間1#LF爐丙班主控工陳佳琛正在電腦上操作稱量系統。他將錳含量精確控制到0.16%,滿足鋼水成分要求的同時,物料消耗降到了最低。今年以來,熱軋部進一步加強關鍵工藝點的過程控制,完善崗位標準化作業計劃,更加關注每一個操作步驟的準確性,崗位標準化作業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工序管控水平的提升,為優化成本結構打牢了基礎。
針對成本結構存在的差距,熱軋部全面推行精益生產,以焦點課題的形式對影響成本降低的關鍵指標強力攻關,制定了23項系統優化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在關鍵崗位不斷完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特別加強了質量成本的過程控制,今年以來,共確定了減少板坯氧化鐵皮燒損、提高平整線薄規格成材率、減少連鑄異常坯的切損等十余項焦點課題,對重點項目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及相應的作業指導書,促進了質量成本持續改善,上半年質量成本較去年平均水平降低550萬元。
提升成本優勢的軟實力
通過產線對標,熱軋部愈發意識到人才在優化成本結構中的重要性。他們通過一系列激勵機制不斷激發人才的降本潛能,一方面將獎金分配形式改變為全員績效考核,另一方面推行崗位技術創新機制。
在與通鋼對標后,熱軋部進一步完善了全員績效考核實施細則。但目的不在考核,而是把其作為激發職工工作積極性的激勵手段。"各項指標的制定尤其是成本等關鍵指標,完全由各車間職工討論通過,大家認可后推行起來非常順暢,成本控制能力提高水到渠成。"該部負責績效考核的人力資源科王紅麗如是說。
成本作為該部二級考核的關鍵指標,權重占各車間總指標的50%以上,足見該部對降成本工作的重視程度。"我們在制定考核指標之初,有職工提出軋制薄規格產品售價高,但能耗較高,完成班組成本指標難度大。車間綜合考慮職工意見后,采取減薄小指標獎勵的'優惠政策'。既鼓勵職工的減薄積極性,又兼顧到班組能源指標的完成。"7月30日,1810線生產現場,軋二車間副主任尹國強介紹。上半年,該車間生產2.0mm以下薄規格板卷34.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幅達30.2%,工序成本降低1913萬元。
全員崗位技術創新作為另一個激勵手段在熱軋部優化成本結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按照創效額的10%為崗位技術創新提案人頒發獎金,最高獎勵額度為10萬元。即便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熱軋部仍然撥專款進行獎勵,這一機制極大地激發了職工的創效降耗熱情,創新之"花"遍地開放。上半年,該部21項創新提案,降低成本5000多萬元。
以前,精煉車間更換上水口程序繁瑣,工作量大,還影響大包的使用壽命。今年初,職工韋剛研制了一種新型鋼包上水口在線更換快速拉拔器,經過多次改進,于4月初正式投入使用,在降低人工成本和電耗的同時,還提高了鋼包蓋的使用效率,年可降本150萬元。在7月19日該部例會上,韋剛作為崗位創新提案人獲獎勵1.5萬元。他喜不自禁地說:"有了這種激勵機制,我們降本'發明'的積極性就更加高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