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釩鈦2013年年報顯示卡拉拉項目的投資收益按澳洲會計準則計算是虧損驚人,按中國會計準則計算則盈利不錯。由此導致的相關減值計提也如墜云霧。果真是境內外會計準則差異“惹的禍”?
8月11日,攀鋼釩鈦發布公告稱,參股公司金達必金屬有限公司(下稱“金達必”)因目前鐵礦價格低于預期、澳元匯率高于預期,以及卡拉拉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卡拉拉”)生產能力局限造成低于預期產量的原因,按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對其在卡拉拉的投資進行約6.4億澳元(約36.51億元人民幣)的減值。同時表示,“對卡拉拉投資價值按中國會計準則規定進行復核”,“預計在一個月內出具結果”。
但在隨后發布的半年報中,又表示“需考慮的因素較多”,“對卡拉拉價值的復核結果尚不確定”。
卡拉拉由攀鋼釩鈦全資子公司鞍澳公司和參股公司金達必各持有50%的股權,攀鋼釩鈦同時持有金達必35.89%的股權,如此,攀鋼釩鈦合計持有卡拉拉67.95%的股權,簡單按澳洲會計準則來計算,公司應該計提減值為48.9億元。
截至2013年底,公司對卡拉拉和金達必兩項長期股權投資余額為65.85億元,而如果計提減值高達48.9億元,從金額和比例來看應該是巨額損失。該項目在2013年還為公司帶來1.50億元投資收益,半年時間就產生如此大的損失,著實令人疑惑。
中澳會計準則差異大?
公司2013年年報披露,“被投資單位金達必公司采用澳洲會計準則實現的2013年度凈利潤為-122,689,000.00澳元。轉換成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的2013年度凈利潤為102,148,489.94元人民幣,并按照持股比率確認投資收益36,658,243.10元人民幣;被投資單位卡拉拉公司采用澳洲會計準則實現的2013年度凈利潤為-239,437,433.00澳元,轉換成按中國會計準則調整后的2013年度凈利潤為228,483,453.86元人民幣,并按照持股比率確認投資收益114,241,726.93元人民幣。”
按不同會計準則計算的項目投資收益,真可謂冰火兩重天。按2013年中國會計準則是盈余豐盈,但按澳洲會計準則是虧損驚人。2013年就此一項差異影響投資收益的金額為11.27億元人民幣。按中國會計準則計算,2013年攀鋼釩鈦確認投資收益1.50億元,但按澳洲會計準則應該確認投資損失9.77億元。
公司對此巨大差異有如此解釋:“企業為構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所借入的專門借款為外幣借款時,由于取得外幣借款日、使用外幣借款日和會計結算日往往并不一致,而外匯匯率又在隨時發生變化,因此,外幣借款會產生匯兌差額。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該部分匯兌差額是構建固定資產的一項代價,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但是,根據澳洲會計準則的規定,該部分匯兌差額是需要費用化的”。
按照同樣的解釋,公司2014年半年報披露,“被投資單位卡拉拉公司采用澳洲會計準則實現的2014年1-6月凈利潤為87,133,521.24澳元,轉換成按中國會計準則調整后的2014年1-6月凈利潤為人民幣-68,753,222.48元,并按照持股比率確認投資收益人民幣-34,376,611.24元。”
細看前后關于對卡拉拉的投資收益,猶如過山車。中澳會計準則對于企業構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專門借款為外幣借款時會計處理真有這么大差異?
中國會計準則已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接軌,澳洲會計準則也是如此。所以,要產生如此大的數據差異還是很難的。由于沒有進一步的公開數據,筆者懷疑攀鋼釩鈦在以上借款費用的資本化會計處理將所有符合資本化的外幣借款費用匯兌損益計入了資產中,因為資本化費用金額不應該超過在該期間按照本位幣(澳元)借入相同金額的借款費用金額。
中國會計準則中對于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規定是,“企業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其他借款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另外,“與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相關的外幣借款產生的匯兌差額,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這就是攀鋼釩鈦將外幣借款產生的匯兌差額進行資本化的依據。
從國際會計準則來看,為了防止外幣與本幣的匯率發生巨大的波動產生的不合理的匯率變動引起的資本化費用由相關資產負擔,所以,同時計算本位幣相同借款利息和外幣借款利息,并只許可資本化金額為二者中的較小者。這符合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隨著中國企業的跨國投資的大規模發展,各國貨幣匯率的巨大變動應該是常態。攀鋼釩鈦對同一項目的投資收益按當地會計準則計量產生巨大差異,有只認條文的僵化處理貨幣匯率之嫌疑。
金達必是否適用專門借款為外幣借款?
金達必公司2013年的會計年度是從2012年7月1日到2013年6月30日為止,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合并資產負債表負債合計僅有212萬澳元,沒有任何銀行借款(不論是澳元還是外幣),主要資產是合營企業投資5.50億澳元,所有者權益為6.45億澳元,總資產只有6.47億澳元,按報表披露澳洲會計準則計算2013年凈利潤為負1.22億澳元,中國會計準則變成了盈利1.02億元人民幣。按澳元兌人民幣匯率5.72計算,二者差異1.40億澳元左右,占金達必總資產的21.63%。這應該是巨額差異,需要公司進一步披露產生的具體原因、時間、借款明細、金額等具體信息進行分析。
筆者是無論如何計算不出這筆1.40億澳元的,因為從引起準則差異的原因來看,差異來源于借款,但金達必年報沒有披露一分錢的借款,只有所有者權益。是攀鋼釩鈦將投入金達必的資本當作為項目外幣借款費用,并把借款利息及匯兌損益進行了資本化了?這需要公司進一步的披露。按中國會計準則規定,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只適用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從中可見,不適用于對金達必這樣的合營公司的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早該計提減值?
攀鋼釩鈦對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有如下會計政策規定:“本集團在每一個資產負債日檢查長期股權投資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
那么,作為長期股權投資項目的卡拉拉項目,是否存在減值跡象?
公司2013年報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審計報告,指出卡拉拉于2013年12月31日凈流動負債為623百萬澳元(流動負債大于流動資產的差額,折合人民幣33.83億元)。“目前卡拉拉正在與現有的金融機構談判新債方案”。“卡拉拉公司的持續經營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可能無法實現其財務報告上披露的資產并償還其負債。相應聯營企業金達必的持續經營能力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審計報告還指出,項目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特別是現金流情況嚴重惡化需要未來投入巨額資金。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對卡拉拉和金達必兩項長期股權投資余額65.85億元,占公司總資產357.49億元的比重為18.42%。從上述審計報告中可以看出,這兩項長期股權投資的持續經營能力都被審計師披露,至少應該有減值跡象。
金達必的股價從攀鋼釩鈦投資時的每股0.70澳元一路下跌到2013年底的0.20-0.30澳元之間,再到現在的0.043澳元左右。至少在2013年年底,其價格下降一半以上,已產生減值的跡象。攀鋼釩鈦持有的是有公允價值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應該適用會計準則的減值標準。
在公允價值下跌嚴重、持續經營能力有疑問的情況下,短期無法自己平衡現金流,需要未來外部投入巨資的項目,預計未來現金流應該不會高于公允價值,特別是有公開市場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價值。所以,至少公司應該對此長期股權投資有計提減值準備,但筆者查閱了攀鋼釩鈦2013年年報,沒有發現公司為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不知道審計底稿中是否有相關的證據來證明在2013年底的時點,以上長期股權投資是否值65.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