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記者從山西省政府獲悉,為切實推進全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促進全省煤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30項工作的實施細則。
如今發布的實施細則包括:《關于嚴禁違法違規生產建設煤礦的實施細則》《關于全省煤礦企業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制度的實施細則》《關于全省煤炭行業優化存量產能退出過剩產能的實施細則》《關于嚴格控制煤炭資源配置的實施細則》《關于完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自律機制的實施細則》《關于提高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和現代化水平的實施細則》《關于建設新一代全省煤炭綜合監管信息平臺的實施細則》《關于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的實施細則》《關于探索建立煤炭戰略儲備體系的實施細則》《關于推進煤炭綠色低碳消費的實施細則》等。
其中,在《關于全省煤炭行業優化存量產能退出過剩產能的實施細則》中指出,開采范圍與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區域重疊的煤礦,2016年底前依法關閉退出。對60萬噸/年以下的發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煤礦,要在1—3年內關閉退出。對“僵尸煤礦”、資源枯竭煤礦、開采高硫高灰煤礦、嚴重資不抵債煤礦,按照國家政策依法淘汰關閉;對部分開采條件好、資源儲量較多的煤礦,在企業自愿的情況下,通過合并、收購、兼并等方式實施減量重組;對于列入國家規劃、符合產業政策等確需新建的煤礦,嚴格按照“減量置換”政策進行產能置換,確保全省煤炭總產能規模只減不增,減量置換方案按國家公布的相關政策實施;對于資源儲量較多、開采條件較好,但目前開采不經濟且不具重組整合條件的煤礦,擱置延緩開采或通過市場規律自然淘汰。
在《關于嚴格控制煤炭資源配置的實施細則》中指出,按照“先抽后采”科學合理綜合利用煤炭、煤層氣資源的原則,加大對煤層氣開發的支持力度;鼓勵煤層氣企業對煤層氣、煤炭礦業權重疊區域采用兼并、重組以及合作等方式,加快煤層氣開發進程。
在《關于完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自律機制的實施細則》中要求,在潞安集團、陽煤集團、晉煤集團開展建立完善價格自律機制試點,由晉煤集團牽頭,聯合潞安、陽煤集團共同作出守法經營承諾,共同遵守煤炭行業價格自律公約,不得以壓價競銷、哄抬價格等不正當手段擾亂煤炭行業整體經營秩序等,要按省煤炭工業協會要求,定期報送企業履行價格自律公約情況。
在《關于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的實施細則》中明確了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該項投資基金是圍繞山西煤炭產業“六型”轉變、創新發展需求而設立的投資母基金。基金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的原則,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投入,通過收益讓渡等方式,引導省內外社會資本在本省落地,圍繞煤炭清潔利用參股或共同設立若干專業化子基金,實現基金的放大效應,加速我省煤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基金總規模100億元,其中政府引導資金20億元,按照1:4的比例募集社會資金80億元。政府引導資金來源:省財政安排10億元,先期到位5億元,以后按基金投放進度逐年到位;中央財政出資總額10億元,按我省財政資金投放進度配比下達。基金不少于80%投資于山西省境內。
在《關于加大采煤沉陷區治理力度的實施細則》中提出了總體目標任務。到2017年底,完成全省21.8萬戶、65.5萬人的搬遷安置任務;到2018年底,完成59個采煤沉陷區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歷史遺留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率達到35%;完成40個重點復墾區的土地復墾任務,復墾土地面積達到310平方公里。完成采煤沉陷區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詳細調查,建立完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政府動用機制;出臺防范新生采煤沉陷災害的相關法規、規章。對有培訓需求的勞動者,全部組織參加1次培訓,確保對零就業家庭每戶有1人就業。
在《關于加快建設山西科技創新城的實施細則》中要求全面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城項目建設,加快推進2016年新項目開工建設,完成2016年度投資計劃55億元。要求太原市、晉中市政府要專設科技城辦事綠色通道,明確科技城建設項目享受“同城待遇”。
如今發布的實施細則包括:《關于嚴禁違法違規生產建設煤礦的實施細則》《關于全省煤礦企業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制度的實施細則》《關于全省煤炭行業優化存量產能退出過剩產能的實施細則》《關于嚴格控制煤炭資源配置的實施細則》《關于完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自律機制的實施細則》《關于提高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和現代化水平的實施細則》《關于建設新一代全省煤炭綜合監管信息平臺的實施細則》《關于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的實施細則》《關于探索建立煤炭戰略儲備體系的實施細則》《關于推進煤炭綠色低碳消費的實施細則》等。
其中,在《關于全省煤炭行業優化存量產能退出過剩產能的實施細則》中指出,開采范圍與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區域重疊的煤礦,2016年底前依法關閉退出。對60萬噸/年以下的發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煤礦,要在1—3年內關閉退出。對“僵尸煤礦”、資源枯竭煤礦、開采高硫高灰煤礦、嚴重資不抵債煤礦,按照國家政策依法淘汰關閉;對部分開采條件好、資源儲量較多的煤礦,在企業自愿的情況下,通過合并、收購、兼并等方式實施減量重組;對于列入國家規劃、符合產業政策等確需新建的煤礦,嚴格按照“減量置換”政策進行產能置換,確保全省煤炭總產能規模只減不增,減量置換方案按國家公布的相關政策實施;對于資源儲量較多、開采條件較好,但目前開采不經濟且不具重組整合條件的煤礦,擱置延緩開采或通過市場規律自然淘汰。
在《關于嚴格控制煤炭資源配置的實施細則》中指出,按照“先抽后采”科學合理綜合利用煤炭、煤層氣資源的原則,加大對煤層氣開發的支持力度;鼓勵煤層氣企業對煤層氣、煤炭礦業權重疊區域采用兼并、重組以及合作等方式,加快煤層氣開發進程。
在《關于完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自律機制的實施細則》中要求,在潞安集團、陽煤集團、晉煤集團開展建立完善價格自律機制試點,由晉煤集團牽頭,聯合潞安、陽煤集團共同作出守法經營承諾,共同遵守煤炭行業價格自律公約,不得以壓價競銷、哄抬價格等不正當手段擾亂煤炭行業整體經營秩序等,要按省煤炭工業協會要求,定期報送企業履行價格自律公約情況。
在《關于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的實施細則》中明確了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該項投資基金是圍繞山西煤炭產業“六型”轉變、創新發展需求而設立的投資母基金。基金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的原則,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投入,通過收益讓渡等方式,引導省內外社會資本在本省落地,圍繞煤炭清潔利用參股或共同設立若干專業化子基金,實現基金的放大效應,加速我省煤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基金總規模100億元,其中政府引導資金20億元,按照1:4的比例募集社會資金80億元。政府引導資金來源:省財政安排10億元,先期到位5億元,以后按基金投放進度逐年到位;中央財政出資總額10億元,按我省財政資金投放進度配比下達。基金不少于80%投資于山西省境內。
在《關于加大采煤沉陷區治理力度的實施細則》中提出了總體目標任務。到2017年底,完成全省21.8萬戶、65.5萬人的搬遷安置任務;到2018年底,完成59個采煤沉陷區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歷史遺留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率達到35%;完成40個重點復墾區的土地復墾任務,復墾土地面積達到310平方公里。完成采煤沉陷區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詳細調查,建立完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政府動用機制;出臺防范新生采煤沉陷災害的相關法規、規章。對有培訓需求的勞動者,全部組織參加1次培訓,確保對零就業家庭每戶有1人就業。
在《關于加快建設山西科技創新城的實施細則》中要求全面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城項目建設,加快推進2016年新項目開工建設,完成2016年度投資計劃55億元。要求太原市、晉中市政府要專設科技城辦事綠色通道,明確科技城建設項目享受“同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