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鋼鋼鐵研究院的建設項目于2006年10月啟動,是全省首個通過驗收的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據麻晗介紹,沙鋼鋼鐵研究院的發展定位是:依托沙鋼集團,聯合國內外科研力量建設鋼鐵材料及其制造工藝研發、工程化轉化平臺,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研究院。
為保證建設水平,研究院將人才團隊建設列為重中之重,堅持面向海內外,廣納高端人才,以港城一流的生態環境、和諧的企業氛圍和優厚的薪酬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沙鋼鋼鐵研究院特聘請國際著名冶金專家江見俊彥教授出任首任院長,并成立了由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教授或教授級高工組成的技術委員會以及管理委員會。現有員工150余人,其中外籍人士2人,海歸7人,博士27人,碩士78人。
此外,沙鋼集團建立了多渠道的資金投入體系,每年投入的研究和開發費用占上年銷售收入的1%~3%,保證了研發工作的正常運作,提高了技術創新的整體投資效率,也為鋼鐵研究院技術開發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梁。2014年5月,沙鋼成功中標該橋用的Q370qE橋梁鋼7萬余噸。“該橋梁對鋼板的質量要求更高,在成分、生產工藝、力學性能以及板型等方面均提出了近乎苛刻的條件,如鋼板碳當量要小于0.40、屈強比要低于0.85等。”麻晗博士說,為此,沙鋼鋼鐵研究院組織骨干力量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及現場的跟蹤調試工作,最終設計開發出了低溫性能優良、易焊接的低碳貝氏體型Q370qE橋梁鋼,同時攻克了低碳貝氏體鋼低屈強比控制及板型控制的難題。目前,滬通鐵路長江大橋用Q370qE橋梁鋼已完成供貨6萬余噸。
繼沙鋼成功中標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后,2015年8月沙鋼又成功中標我國第一條,也是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跨海鐵路大橋——平潭鐵路跨海大橋的橋梁用鋼5萬余噸。截至目前,沙鋼已相繼開發出了屈服強度345Mpa~500Mpa級的系列高強度橋梁鋼產品以及具有耐大氣腐蝕特點的高性能耐候橋梁鋼產品,形成了完善的橋梁鋼產品體系。
沙鋼鋼鐵研究院堅持“科技創新,科技是取之不盡的資源”的創新理念,在新品研發、工藝研發、知識產權、科技申報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沙鋼鋼鐵研究院與宏發焦化廠聯合開發的“焦—化”一體配煤技術榮獲2015年度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三等獎。據麻晗介紹,“焦—化”一體配煤技術是全新的配煤煉焦技術,它能起到高效利用煉焦煤資源、穩定焦炭質量、增加煉焦化學副產品價值、穩定高爐生產與降低燃料消耗的作用,有良好的降本增效作用。該技術在焦化廠生產線應用后,在綜合考慮焦炭質量與化學產品價值的前提下,成功實現配合煤成本降低5~40元/噸,年可降本增效上億元。
據統計,近5年來,沙鋼鋼鐵研究院共計開發新品195個,新品累計生產976萬噸,新品銷售收入381億元,各類高附加值產品大幅提升了沙鋼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此外,沙鋼研究院還承擔完成了《高強度橋梁纜索鍍鋅鋼絞線用線材的研究與開發》、《高品質特殊鋼新型短流程生產線技術開發與應用示范》、《海洋平臺用高強度齒條鋼的研制開發》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和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發成果獲省市各級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15項;累計申請專利216項(發明專利188項),其中獲得授權專利97項(其中發明專利75項)并且組織申報了4件PCT專利,均已進入國際階段,獲得軟件著作權4項,發表或錄用高水平論文351篇(SCI收錄29篇,EI收錄17篇),參與編寫行業標準8項。鋼鐵研究院先后獲得“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蘇州市創新先鋒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等科技創新平臺資質。
“目前,沙鋼研究院在我省科技界和全國鋼鐵行業已有一定的影響力。”麻晗博士表示,未來,沙鋼研究院要力爭實現跨越發展,擴大人員規模、激發全員創新、拓展研發領域、做好科技服務、開拓商業化運營,努力將鋼鐵研究院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鋼鐵材料科技研究中心,并力爭成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不斷提升沙鋼的核心競爭力,為實現“百年沙鋼”的宏偉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