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攻關突破生產瓶頸
2016年12月9日11點,河鋼邯鋼邯寶熱軋廠2250毫米生產線上,汽車大梁鋼產品經理李愛民站在軋鋼操作臺上,盯著正在忙碌的操作工。雖是天氣寒冷,但在他臉頰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汗水浸出。當聽到對講機里質檢員傳來“產品表面質量合格”的聲音時,李愛民一直緊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了。
李愛民快速來到卷取機后面的質量檢測平臺上,接過質檢員旺成高的強光手電,一點一點檢查著放在檢測臺上的700L樣板。
“現在咱們軋制的厚度2.5毫米薄規格汽車大梁鋼700L,有好幾家客戶都給咱們下訂單了。為了滿足客戶需求,突破生產瓶頸,全廠上下可是費了老勁。”在仔細查看了兩遍后,李愛民興奮地說,“今天生產的700L大梁鋼質量完全沒問題。這說明咱們的攻關方向是對的,攻關有了成效。”
據李愛民介紹,目前,市場上高強薄規格產品需求量較大。為了提升創效能力,2016年以來,該廠一直致力于高強薄規格產品的拓展,先后實現了S420MC和QStE420TM等高強鋼2.0毫米薄規格產品批量生產。正當高強薄規格品種鋼生產如火如荼順利進行的時候,軋制卻遇到了瓶頸。強度更高、更薄規格的700L大梁鋼生產頻繁出現軋制甩尾事故,產品出現了壓痕缺陷,影響合同兌現。
“工藝沒有變,操作人員沒有變,設備沒有改動,為什么會出現問題?”為了突破生產瓶頸,該廠組織技術專家和技術員成立攻關隊,圍繞2250毫米產線工藝、設備、二級參數等方面進行專項攻關,從冷卻水、軋機剛度、活套精度、操作工軋制速度控制、對中策略等方方面面進行了優化改進,最終成功解決了薄規格鋼甩尾問題,產品滿足了客戶需求。
2016年5月份以來,該廠成功軋制了厚度1.95毫米SAPH440汽車結構鋼、厚度2.0毫米高強工程結構鋼S420MC和高強汽車結構鋼QStE420TM等產品25個,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品檔次逐步提高。
崗前培訓提升操作技能
“好產品是從一線操作工的手里干出來的。再先進的設備、再完善的工藝,沒有高技能操作人員,也生產不出一流的產品。只有操作人員的水平提升了,咱們才能生產出好的產品,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是該廠廠長周英超時常告誡干部職工的一句話。
為了打造出一支一流的操作隊伍,加快產品提檔升級上量,該廠創新思路,加強職工技能培訓,通過開展不同方式,比如職工喜聞樂見的標準化培訓、技能素質提升培訓等,大大提升了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
2016年12月13日7點45分,在該廠2250毫米生產線軋鋼操作臺上,準備接班的丙班班長任超在電腦前仔細查看了軋制計劃后,召集班里的軋鋼工進行15分鐘的崗前培訓。
“今天咱們班的計劃里高強鋼比較多,大家在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操作要領。梁子,你們粗軋要注意把握好軋制速度。茂林、小栗,你們精軋要注意軋制過程中對中的調整,做好配合。小栗,你給大家說說活套張力調整的標準。”任超說。
小栗剛剛回答了問題,接班時間就到了,大家立即按部就班來到操作控制臺前,開始當班生產。
“你可別小看了這15分鐘的崗前培訓,以前我們的培訓都是在下班后,大家當時學得挺好,但隔了一夜學的東西印象不深了。現在根據生產計劃在接班前進行15分鐘的崗前培訓,這樣有針對性的講解、提問加深了大家的印象。‘現學現賣’的效果可比集中學習一兩個小時的效果都要好。”參加崗位培訓的軋鋼車間主任潘竟忠說道。
當天下午5點鐘,在2250毫米軋鋼操作臺上,軋鋼車間技術員潘騰拿著手機正在對著坐在操作臺前的高強鋼首席操作工甘斌錄像。手機畫面中,甘斌一邊操作,一邊進行講解,短短幾分鐘的視頻錄制完成后,就上傳到了車間的微信群里,供所有人學習。
崗位標準“手指口述”比賽、管線鋼事故處理演練、“最佳操作工”評選比賽等,一系列的培訓比賽,使操作人員學習有了更多的樂趣、更大的動力,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也有了質的飛越,從而帶動了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2016年11月份,該廠中高端產品一級品率達到99.6%。
精心服務贏得回頭客戶
“產品收到了,質量很好。2016年11月份,我們又訂購了5000噸,希望還像上次一樣提前交貨。”2016年10月20日,某直供客戶在向該廠精整車間主任、精整產品經理馬水明打電話時說道。
原來,2016年10月初,該客戶訂購了5000噸產品,要求10月26日前必須交貨。該廠精整車間干部職工克服一切困難,最終提前11天高質量交付產品,受到客戶稱贊。
馬水明記得,第一次接到該客戶的電話時,他還信心滿滿。當看到新訂單詳細情況時,他有些畏難。5000噸全是薄規格產品,寬度為1400毫米~2000毫米共5種規格,長度分別為4米和4.6米2種規格,每張鋼板4切邊,5噸小捆包裝,距離交貨期僅26天。
“薄規格、短定尺、4切邊、小捆包。這些對設備精度、操作精度都是新挑戰呀!”
“訂單是咱精細銷售服務換來的,應該高興才對。”為了按時完成任務,馬水明在生產前從設備、工藝、操作方面制訂出詳細的生產工藝、操作標準等,并且對產品下線后擺放、打捆、包裝等各流程都做了細致安排。
2016年“十一”黃金周,是他們生產的高峰期,該廠技術人員主動放棄陪伴家人外出旅游的大好時機,天天“泡”在現場,給職工詳細講解操作要點、參數值要求等。
為了保證剪切精度和定尺精度,生產前,他們將橫切線全線設備進行緊固,并重新標定了測量輪的測量精度。生產中,他們對碎邊剪、圓盤剪、飛剪都做了重新標定,碎邊剪的剪切定尺誤差范圍控制在了0.05毫米~0.07毫米,完全滿足了客戶提出的要求。
1000個捆包要在20多天里包裝完,這是原來沒有干過的!為了不影響產品下線、出庫速度,該廠精整車間常白班職工在完成當班工作后,全部將工作地點搬到了打捆包裝現場。吊運、打捆、貼標簽,每一項工作都緊張有序。
“人心齊,泰山移!”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該廠提前11天將產品交到客戶手中。
“服務很到位,給你們點贊。”客戶在電話那邊說道。
“客戶的標準就是我們的標準,雖然‘壓力山大’,但我們用汗水換來了客戶的笑顏,值!”馬水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