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技術創新,激發節支動力
工段要大家樹立技術創新是節支降耗重要途徑的觀念,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攻關,開辟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通過技術改造,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檢修質量和設備運行效率,提高班組、職工創新能力。
“之前,翻車機自動控制系統的被控對象處于變頻器產生的強烈電磁諧波干擾下,不能正常動作,可能導致設備損壞,降低翻車機的翻車量。工段結合實際,開展技術攻關,經過技術骨干的研討,實施“一種翻車機信號抗干擾控制系統”新技術,不斷解決了控制系統信號干擾難題,也使翻車機的日翻車量由原來的95輛車皮提高到249輛,達到年創效一百余萬元的效益。”副工段長史云介紹道。
據悉,工段要求員工對管轄區域的設備、連鎖缺陷進行統計,鼓勵大家積極開動腦筋,通過技術創新、消除缺陷,對技術創新取得成績的個人給予獎勵,大大激發了全員節支降耗的熱情。一是要特別注重檢修工藝改革,積極采取新技術、新思路提高檢修質量,在達到檢修質量目標的同時,保證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二是在實施技改項目建設中應注意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注重以較少的投入求得較多的回報。截至目前,在工段長的引導下,?一種用于圓形堆取料機的刮板輸送裝置?等3項技術創新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塔身:精打細算摳成本,修舊利廢顯其能
“取料機耙架上的燈泡,老壞,這個月就換了兩個,一套400W投光燈1500多元呀。”備件管理員小王統計消耗時,不解的說。
“去年夏天,劉飛花費了20幾塊錢修了一套拆下的高天棚燈,代替400W投光燈,安裝在1#斗輪機上,這燈挺防振的,都半年多了,到現在都好好的。”李嘉說。
“對呀,去年咱們拆下的28盞廢舊高天棚燈,還在ER4放著,點檢完了,把那些燈檢查下,能修的修下,作為四大車的備件。”郭工安排著。
說干就干,大家兩兩一組,將28盞棚燈燈具逐個拆開檢查,對內部電氣元件予以測試,將能正常使用的元件進行重新拼裝,經過3個多小時的忙碌,組裝好15盞燈具,經檢測,符合照明燈使用標準,能正常使用。
“不錯呀,減去修復費用,短短3個多小時,咱們就創效了10418.95元,充分發揮了我們維修工的作用。”小王說。
工段鼓勵大家對廢舊物資“吃干”、“榨盡”,激發員工節支的積極性。一是:強化廢舊物資的回收、盤活、處置;二是:對工段所轄各區域成本費用的控制明確責任人與對應職責,強化管理負責人問責制度;三是:建立修舊利廢、廢舊物資回收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厲行節約、精打細算、降低成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廢舊物資重新“上崗”。
塔基:從“應戰”到“迎戰”,主動出擊打硬仗
三分工藝,七分設備。料場工段從“應戰”到“迎戰”,主動出擊,采取三大舉措,打硬仗,切實抓好設備的日常預防性檢修維護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設備對生產運行的影響,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一是:針對不同設備采取針對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設備損耗;二是:全面落實包機責任制,定點、定時、定人,降低設備故障率,減少維修費用支出,保證設備安全均衡滿負荷運轉,降低設備運行成本;三是:繼續強化工段長指揮,及時協調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生產工作有序進行。工段長、兩大主辦、員工實行“設備三級巡檢”,特別是加大對關鍵裝置和重點部位的巡回巡查,一季度發現設備隱患9處,最大程度地降低設備對生產運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