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鋼上檔次,汽車鋼上水平”,河鋼石鋼品種結構調整方向明確。想要提高軸承鋼質量,精煉工序責任重大。LF精煉周期以座包“送電”為始,“吊包”進VD爐為終;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煉鋼廠精煉周期較長。若按“座包即送電”的方式,增加了高溫鋼水在鋼包中的停留時間,“高溫鋼渣對鋼包包襯耐材的侵蝕性更大。”谷志敏說,耐材為氧化物,受侵蝕脫落進入鋼中,會影響高端軸承鋼的氧含量控制。
控制氧含量,壓縮精煉周期刻不容緩;而如何在保工藝的前提下壓縮精煉周期,成為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在和工友對精煉數據進行整體細致分析后,他提出了“保證鋼包透氣性、壓縮冶煉周期、降低高溫鋼水與耐材接觸時間”的總體思路:鋼水到站前,精煉工提前算好精煉周期;鋼水到站后,調整底吹氬流量,保證鋼包透氣良好;待到“目標送電”時間,再開始冶煉。自3月份開始實施以來,此舉縮短了平均15分鐘以上的精煉周期,有效保證了精煉過程中鋼水的氧含量控制;不僅如此,送電時間的縮短,還大大降低了電耗及電極消耗,每爐鋼都能節約電費近千元。
服務高端客戶,提升產品質量;除探索“普遍性工藝改進”外,谷志敏更聚焦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去年年初,以供西南某戰略客戶的20CrMnTiH(TS)鋼為代表的降低CrMnTi系齒輪鋼氮含量攻關迫在眉睫,煉鋼廠成立了專項攻關組,谷志敏名列其中。“數據男”系統地對上一年的生產數據進行了分析,從轉爐兌鐵,轉爐冶煉,出鋼脫氧合金化,LF脫氧操作、成分調整,VD真空處理、軟吹,連鑄機澆鑄等十余項控制點出發,找出了整個冶煉生產過程中影響到這一鋼種氮含量的因素,并逐項提出了創新改進措施。工藝實施半年,20CrMnTiH(TS)齒輪鋼中氮含量不合的比例就降低了近70%,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年創效300余萬元。此外,他對高端軸承鋼氧、鈦含量的控制也有自己的見解和研究。他將高端軸承鋼冶煉中爐外精煉的問題一一列出,依據產線實際,總結出超潔凈軸承鋼冶煉的一套工藝;結合不同高端客戶的需求,他的方案還在繼續完善中。
而在今年2月份,作為浙江某核心客戶產線客戶質量保障工程師的他,又投入到高端非調鋼“降低A類夾雜物”的攻關中,班中積累統計數據、下班回家分析。產線“數據”成為了他在服務客戶路途中,助他攀山跨河的云梯。
除了自己琢磨這些繁雜的數據和“難啃”的攻關課題外,今年1月,谷志敏和另一同事還接手了一項重任,那就是擔任煉鋼廠“技術沙龍”的負責人。“技術沙龍”是煉鋼廠青年技術人員于去年自發組織成立的,“大家利用工余時間來單位,探討設備改造和工藝問題。”谷志敏介紹,沙龍每半月組織一次,始時只有幾個年輕人參與,后來廠內領導也加入進來;他們還邀請來了技術中心和銷售人員,一起分析重點客戶質量問題。“人多了,分析問題的角度也多了。大家暢所欲言,靈光一現道出好想法的情況很多。”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其中,谷志敏喜上眉梢。下次沙龍的主要話題,谷志敏心中早已有了打算,他還準備聯系軋鋼廠、煉鐵廠的青年技術人員也一同加入,壯大這一“青年客服戰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