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目前鋼鐵行業發展態勢來看,民營鋼鐵企業兼并重組、聯合重組是重點。民營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正當時。” 6月7日~9日,全聯冶金商會(以下簡稱冶金商會)第三次會員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山西運城召開,該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在會上這樣說。
他強調,當前鋼鐵供需已逐漸趨于合理,鋼鐵行業利潤也逐步在往合理化的方向邁進,這正是我們未雨綢繆、轉型升級的好時機。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樊友山,全聯冶金商會會長、北京建龍重工集團董事長張志祥,全聯冶金商會名譽會長、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等領導出席了會議。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三屆會長、秘書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人選,表決通過了副秘書長人選。“希望冶金商會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領導下,更好地服務會員單位,努力將冶金商會打造成為民營鋼鐵企業之家。” 樊友山在致辭中說。
趙喜子認為:“去年3月以來,民營鋼企利潤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去產能效應的釋放。在去年完成6500萬噸的基礎上,今年再去產能5000萬噸左右。此外,'地條鋼’的取締,對生產長材和電爐鋼的企業會有較明顯的效益提升。”
沈文榮表示,全聯冶金商會要按照中央部署抓好工作落實,積極去產能,轉型升級,做好環保工作;行業到了關鍵時期,要清醒認識今后鋼鐵不會需要8億噸,要及早轉型。民營鋼鐵的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對社會貢獻都處于較高水平,資產負債、成本費用、技術經濟指標上都有較大優勢。
“全聯冶金商會自成立以來,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會員訴求并提出政策建議14條、提案5個,這些建議和提案多數被采納。尤其是'地條鋼’問題、去產能的重點應該包括'僵尸’企業問題、去產能獎補政策問題等。”全聯冶金商會輪值會長、北京建龍重工集團董事長張志祥說。
他表示,未來,全聯冶金商會將繼續探索組織架構模式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當好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積極推進包括礦石集中統一采購,產融結合,兼并重組,并購基金等重要事項,引導民營鋼鐵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張志祥介紹,據冶金商會統計,今年1~4月,90家重點民營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03億元(去年為97.7億元),同比增長103%,銷售利潤率為5%。按145家民營企業計算,預計實現利潤250億元。
1~4月,民營企業噸鋼利潤167元。分企業看,盈利10億元以上企業6家,分別是:沙鋼集團(39.6億元)、山東日照(18.6億元)、河北津西股份(15.4億元)、建龍鋼鐵板塊(14億)、普陽(13億元)、江西萍鋼(10億元)。盈利4億元以上的13家,分別是:永鋼(8.7億元)、石橫特鋼(8.35億元)、南鋼(8.32億元)、德龍(8.3億元)、國豐(5.45億元)、亞新(5.28億元)、敬業(5億元)、縱橫(4.64億元)、中天(4.63億元)、方大特鋼(4.43億元)、新金(4.32億元)、立恒(4.28億元)、瑞豐(4億元)。此外,盈利2億元以上的12家,盈利1億元以上的11家。
張志祥認為,去產能之后民營鋼鐵該怎么發展,需要從5個方面考慮:一是廢鋼的利用問題,二是能源綜合利用及綠色發展問題,三是兼并重組問題,四是如何打造工鐵工業4.0的新業態,五是如何推動鐵礦石集中采購,對接資本市場,實現產融結合問題。
徐文立在會上表示,距離6月底“地條鋼”清理大限僅不足20天,原則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目前已基本完成排查工作。
“嚴控新增是紅線,需警惕產能回歸現象。雖然禁止新增產能不是禁止企業產能升級,但需注意的是,升級必須以減量置換為原則,不能再邊減邊增,不能因短期利益而突破紅線。此外,對于'地條鋼’等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能必須全部清理,不得抱有'大限挺挺就過去了’的思想,杜絕出現死灰復燃現象。”他強調。